搜 索
回眸平安路高奏和谐曲 “平安龙江”建设3年综述
2007-06-04 10:00:0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文天心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4日电 又是一年东风暖。黑龙江省的平安建设已走过了3个春秋。回眸3年的路程,人们不仅看到了来之不易的丰硕成果,也从中悟出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安则兴,乱则衰,平安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走平安之路,就是走经济振兴之路,走社会和谐之路。

  3年来,全省的治安一年比一年好,平安面一年比一年大,老百姓对治安满意率一年比一年高。2007年初,省统计局调查,89.5%的群众认为“平安龙江”建设有明显效果,公众有安全感的达90%以上。“平安龙江”建设的目标已全面实现。

  出重拳打击,查隐患治乱

  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解决突出的治安问题,并不断提高打击和整治工作的针对性,一直是“平安龙江”建设的工作重点。

  省综治委、省公安厅采取加强对娱乐等公共场所的阵地控制,加强场所监控和管制刀具管理,加强矛盾纠纷的调处,集中开展侦破命案专项行动等一系列措施,使杀人案件逐年递减,2005年比2004年下降31.34%,2006年比2005年下降22.2%。

  从2006年2月末起,黑龙江省部署开展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了对涉黑涉恶案件的督办。截至目前,全省共打掉黑恶势力32个,使作恶多端、为害一方的犯罪集团及其保护伞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人民群众拍手称快。

  从2006年5月至10月,省综治委牵头,组织开展了未成年人保护“丙戌行动”。对校园周边治安秩序以及网吧、游戏厅、录像厅进行集中整治,加强对接送学生车辆的安全管理,全面排查刑释解教人员、出租房屋、重点人口、失踪人口的情况,强化对流浪儿童的管护,开展对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重点打击针对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活动。严厉地打击了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活动,消除了一些安全隐患,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006年4月,全省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了平安建设的工作范畴。安全监管部门针对生产安全隐患,采取了强化安全监管和地方煤矿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在重点行业成立专家组、对国有重点煤矿安全监管、现场监督检查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安全生产形势有了很大的好转。

  从2006年6月20日至9月30日,全省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排查整治危爆品专项行动。使涉枪涉爆案件明显下降,减少了对社会治安的威胁。省综治委还专门组织了打击逃废银行债务、打击盗采油田石油和采油设备等多个专项行动,有力地遏制了经济领域的刑事犯罪势头。

  全方位排查,三结合调处

  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平安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是“平安龙江”建设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为了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省委要求农村乡镇以司法所为依托,成立乡镇调访中心,每个乡镇综治办核定1-2名专职人员、为司法所增加1-2名编制,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信访工作职能结合在一起,由县级财政核拨办公经费。各地区各部门充分发挥“调访一体化”工作机制的作用,把有关力量调动起来,投入到维护稳定工作中去。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分别建立调访中心、调访办和调访室。

  目前,全省共有78个县(市、区)建立了调处中心,748个乡镇建立了调访办公室,692个行政村建立了调访室。全省县、乡、村三级共配备“调访一体化”工作人员12675人。两年来,全省县、乡、村三级调访组织共调处化解矛盾纠纷92322件,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共调处化解群体性矛盾3388件,调处率70%以上。

  固防控体系,建长效机制

  打防结合,强基固本,搞好治安防范体系建设,建立长效的社会管理机制是平安建设的决胜之策。

  全省城镇设立2793个社区警务室,农村设置5105个警民联防区工作室,有2.2万余名公安干警在社区抓治安防范工作,占公安干警总警力的33%;全省1318个乡镇和城市街道办事处,全部设立综治委(办)或综治维稳中心;同时调整充实了11000个村民委员会,372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1万个治保会,2万个调委会;还发展壮大了群防群治队伍,使保安员队伍达3.4万余人,专职治安员达4万余人,兼职治安员达26万余人,民间纠纷调解员达5.3万余人,信息员达8000余人。从而提高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力,保证了平安建设各项措施在基层的落实。

  为了推进对城市治安安全技术防范建设,省委、省政府出台了《黑龙江省安全技术防范三年规划》,制定治安防范技术监控规划,在全省城市建设监控系统使技术防范建设在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得到深入发展。哈尔滨、佳木斯、大庆、七台河、牡丹江等地迅速行动,将技术防范建设全面展开。

  各地在城市改造和建设中一并考虑居民区治安防范工作。省综治委与省建设厅联合行文要求在新建工程、居民住宅小区必须达到治安防范和居民安全的标准,否则不予验收;在旧区改造的建设中必须规划安全防范工程项目,否则不予审批。

  目前,城市二、三类街道灯亮率达92.8%,居民区楼道灯亮率达86%,新建楼区安装报警装置和防盗门窗达98%。农村大牲畜入圈、大型农机具上锁达97%。

  哈尔滨市在平安建设中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入手,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开展了为百姓安装单元电子防盗门,点亮楼道、门前两盏灯的“两亮一安全”工程建设,筹资1亿多元,全市40万户、百万居民直接受益,各类可防性案件大幅下降。

  平安建设深入人心。省、市、县各部门各系统,积极参建,形成了条块结合、整体联动、齐抓共建的合力。全省广泛开展了平安社区、平安乡村、平安校园、平安市场、平安工地、平安大道、平安家庭等多种形式、多层次的创建活动,使创建工作范围覆盖全省城乡,触角延伸到各领域。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