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家沟儿童公园段在施工。
近日,在马家沟大成桥段记者看到沟内流淌着泛着泡沫的绿水。陈宝林 摄
东北网6月5日电 5月24日夜,哈尔滨市连续降雨,有市民发现在南岗区附近的马家沟河河面上突然出现肮脏的白色泡沫状不明物体,并发出酸臭味道。有关人士介绍,这是有些企业趁下雨的时候偷排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很快便可消除。
从1996年开始,马家沟河已整治了十年,但类似这样让人担忧的新闻却不断传来。
水源不足河水浑浊成缺憾
“借水松花江马家沟终现清波”、“工农水库放水两大棚户区拆迁马家沟有望从此水长清”、“马家沟改造二期可圆‘清水梦’”——近些年来,有关马家沟河水源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可时至今日,水源问题仍未解决。
据了解,目前马家沟的清水源,主要靠松花江水倒提。为了存水,从任家桥至入江口的城区段上设置了12道橡胶溢流堰。太平桥段泵站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松花江水倒提入马家沟一次耗资不小,得20万元,因此一年也就提几次。
由于周边市民经常往河里倾倒垃圾,水质保持的时间并不长。由于是死水,倒提的江水存续时间一久,就变得浑浊不堪。记者在太平桥段看到,河水是绿色的,并飘来一股腥味。而且造成有的区段有水,有的区段没水。
至于提供源头清水的工农水库,先是租地,后又征地,目前,征地没有完成,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因此存储量不够。
哈工大市政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吕炳南认为,马家沟河水源可以好好利用中水回用,目前哈尔滨市已启动了多个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建设污水处理厂,并利用处理后的再生水作为内河景观用清水的水源,这样要比倒提水经济,但吕教授认为,有个问题一定要重视,即污水处理厂对污水必须深度处理,做到严格把关。
日前,哈尔滨出台了《万家灌区和“三沟”一体化供水体系建设方案》,酝酿解决城市内河清水水源问题。记者采访了参与此方案论证的哈尔滨市专家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张珠彬。他认为,清水工程上来后马家沟河治理的主体工程才算完,从万家灌区引水,从资源上看更为节约,但目前只是在方案阶段。
施工不细设计还需科学合理
由于使用水泥硬化了河道,为恢复内河原有的自然风貌,日前,哈市内河综合整治管理办公室经过多方调研,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内河治理的先进经验,在马家沟大成桥处进行“纤丝碎石固底”新工艺试验。对此吕教授认为,碎石不平,如果倒进去垃圾会更糟糕,还会产生淤积的问题。我们北方的内河不像南方常年有水,没水的时候怎么办?
另外,吕炳南教授认为,马家沟河的坡度在设计上有问题,这也是造成有的地方有水有的地方没水的原因。马家沟是在自然河床上铺设的,在坡度上没找好,应该重新调整,这应该是施工时存在的问题,总的把关不够,比较粗糙。按理说,城市内河的水深是应该保证的。既然已经对马家沟河进行改造了,就应该让它有生气、有灵气。
另外,大家的爱护不够也是困扰马家沟的一个原因,据哈市内河综合整治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没有资金,沿岸还有两大棚户区没有动迁,一个集中在教化桥到海城街跨线桥两岸,一个集中在太平桥到滨洲铁路桥右岸(按水流方向)。周边居民倾倒的垃圾影响了马家沟水质。
体制不畅建管分开出现两难
管理体制不畅,也困扰着马家沟的整治效果。
哈市南岗区内河管理所(马家沟管理站)负责大有坊至一匡桥7.2公里河段的管理,该所负责人说,他们目前主要负责卫生、协调和提醒的工作,由于马家沟的管理并未交给水情部门,他们管理起来很困难。而且只有人头费开支,而无管理经费及其它的维护发展经费,他认为,应该建一段交一段,把能管的尽快转入运行维护阶段,这样责权能够更明确。
道外区江河堤管理总站马家沟分站的工作人员面临同样的问题。对此,哈市水务局内河处的工作人员介绍,根据《哈尔滨市城市内河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有堤河段自迎水面堤肩起两侧各60米,属内河管理范围,管理应在内河处,但马家沟比较特殊,由于建管分开,一直没交接。他们也希望能尽快出台地方性法规,把这件事完善起来,这样便于管理,否则出了事情不知道找谁,出现了两难。
“三分建,七分管”,重建轻管是行不通的,张珠彬认为应按照职能确定。目前,哈市建委是建设主体,按法规应该让水务部门管理。城市的公共资源应该优化整合,城市内河管理体制应尽快理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