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省发改委:黑龙江上半年经济高位运行
2007-06-08 10:15: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8日电(记者 邱士民 黄健)在今天上午进行的“网络媒体龙江行”启动仪式暨黑龙江省情介绍会上,省发改委副主任刘国会向参加此次活动的网络媒体记者介绍了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概况。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装备工业基地和能源原材料基地。“十五”以来,尤其是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全省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实现了“十五”规划各项目标。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2%,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多项经济指标创十年来新高,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端。今年上半年,全省经济在上年高位运行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总体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增速最快、质量最好、各方面最为和谐的历史新时期。

  黑龙江省依托煤炭、石油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业大省的优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主体,大型企业为骨干,机械、冶金、电力、煤炭、石化、建材、轻工、纺织、医药、食品等为重点,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黑龙江省突出特色,培育优势主导产业,重点打造装备、石化、能源、食品、医药、森工等六大产业,六大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已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4.7%。一大批骨干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成为全国最大的发电设备、舰船动力装置和成套设备出口基地,中国一重集团成为全国最大的铸锻钢和重型装备生产基地,哈尔滨航空集团成为直升机、轻型运输机、支线客机、航空发动机生产基地。哈飞汽车集团、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鸡西和佳木斯煤矿机械、齐重数控装备、齐二机床、九三油脂、哈药集团等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市场占有率均居国内同行业前列。六大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产业集聚和辐射效应开始显现。

  进入新世纪,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受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国内外产业转移步伐不断加快。我省工业基础雄厚,能源原材料供应充足,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数量多,生态环境良好,土地资源丰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具有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可比拟的优势。正在建设的哈大齐工业走廊和东部煤电化基地已成为我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和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龙头。哈大齐工业走廊将分期开发利用哈大齐沿线约900平方公里重度盐碱地,按照新体制、高科技、生态化、外向型的原则,将其建设成为多种产业相互协调配套的产业高地和经济密集区。为支持和推进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省政府在用地、财税、科技与人才、投资等4个方面制定了29条优惠政策。目前,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招商品牌已经在国内外叫响,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启动区开发面积已完成58平方公里,开工项目403个,完成投资额236亿元。我省东部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累计探明保有储量224.5亿吨,按照现有的生产能力可开采200年以上。东部煤电化基地就是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发展精深加工,努力延长产业链条,使之成为我国重要的煤电化产业基地。东部煤电化基地已被国家批准为全国7个煤化工产业基地之一。目前,发展规划和各项优惠政策已经制订完成,即将出台;一批大型高效环保的电力、煤炭重点项目正加快建设,双鸭山鲁能集团1200万吨煤炭、120万千瓦发电机组、180万吨甲醇转烯烃和中煤集团1000万吨煤炭、180万吨甲醇、60万吨烯烃等一批大型煤化工项目纷纷落户我省。哈大齐工业走廊和东部煤电化基地已成为我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先行区。

  近年来,黑龙江省高度重视环境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在硬环境方面,实现了省城至各市地高等级公路联接,铁路网络密度居全国首位,航空形成了以省城为中心,齐、佳、牡、黑为支线的网络,水运可通江达海,通信实现了数字化,电力、水资源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随着哈尔滨至大连高速客运专线等项目的建设,黑龙江省与关内和俄罗斯的联接将更加畅达。在软环境方面,国家实施促进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支持粮食主产区及生态功能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发展的政策,形成了政策叠加效应,对国内外投资者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同时,我省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的理念,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诚信龙江”建设。2006年,黑龙江省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8%,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增长30%,黑龙江已经成为一片投资热土。

  “十一五”以来,黑龙江省坚持科学发展,以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黑龙江省提出要把能源大省建成国家节能减排示范省,加快了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共关闭小煤矿433座、焦化企业7户,在东北地区率先关停小火电机组35万千瓦,为发展优势主导产业腾出了空间。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全面启动,2006年共开工建设20项,完成投资6.9亿元。生态省建设启动任务基本完成,全省森林覆盖率已提高到43.6%。大庆、伊春被国务院列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启动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努力让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全省183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逐年扩大。城镇居民低保水平稳步提高,农村低保制度在全省推开,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在农村全面实行了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彻底消灭了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实现100%覆盖。科技、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治安逐年好转,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82元和355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10.3%,城乡居民愈来愈多地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

责任编辑:曹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