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15日电 题:俄罗斯“禁商令”给哈市带来机遇——访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鲍海在14日的中俄大项目合作对策国际研讨会上,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鲍海春说:“2006年俄罗斯‘禁止外国人在俄市场从事零售业’的政府令颁布至今,许多在俄经商的华人生意和财产遭受损失。但通过此举,俄远东城市民贸市场秩序得以规范,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反而在加大,给哈尔滨市对俄经贸合作带来了机遇。”
对俄经贸要适应俄方变化
鲍海春说,俄“禁商令”的实施,对在俄经商的华人无疑是“扫地清市”之举。然而,许多俄罗斯人都表示,俄罗斯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还是很大的,目前只要通过正规渠道过货,在俄罗斯市场做批发生意还是可行的。同时,在俄罗斯市场上,以往华商家族式、各自为战的经营方式由于实力薄弱、抗风险能力小,现在已经很少了。那些多年在俄市场上拼搏、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经验的华商,开始培养和聘请俄罗斯人经营摊位,将经营延续下去。
由此可见,随着俄“入世”时刻的临近和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好转,其整顿商品市场和劳务市场环境、规范贸易秩序、打击灰色进出口的力度将越来越大。俄罗斯不加选择地吸纳外国商品和劳务的时代即将结束,低质量的商品和低素质的劳务在俄罗斯的市场将越来越小。对俄经贸合作必须适应俄罗斯市场的这种变化,实现转型和升级。
对俄经贸要抓住当前机遇
鲍海春说,新形势下,哈尔滨应该看到自己的机遇。一方面,俄加入世贸组织后,要向我国等世贸组织成员国开放市场。哈尔滨可凭借自己的优势和实力开发俄罗斯较高层次的商品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房地产市场。
另一方面,与我国内地包括东部沿海城市相比,哈尔滨市具有与俄罗斯地理邻近、交通便利、历史文化悠久、经贸科技合作关系密切的优势。
此外,俄罗斯目前整顿零售商品市场,不允许外国人参与零售,受到打击最严重的是那些倒包者及边境地区的批发市场。根据对俄罗斯市场的分析,俄对中国商品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当灰色清关被取缔,正规的商品贸易将会面临新的机遇。
鲍海春认为,哈尔滨作为地方贸易的中心城市,要抓住机遇,从地产品入手,利用正规贸易渠道,加大对俄商品贸易的力度。对俄经贸主攻方向应是哈市在技术水平或成本水平上与俄罗斯相比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家用电器、建材、药品、家具、服装、鞋类、文具、玩具、食品加工产业及某些门类的机器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