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15日电(记者 高长利) 近几年,佳木斯市紧紧抓住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机遇,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为方向,以构筑工业集群化优势为重点,按照“群体发展、重点突破”的原则,围绕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力度,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度,逐步规划和打造了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医药化工、林纸一体化、能源、纺织、材料和高新技术等八个产业集群。
实施梯次推进确保产业优势有效发挥
经济发展过程中,佳木斯市对产业基础条件较好的装备制造业加快集群化进程,形成产业集群的集约化优势。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积极扶持传统优势骨干企业规模化、优势产业群体化、优势产品系列化、配套协作生产体系化。目前,全市共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40户,资产总额3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资产的25%。2006年,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28.7亿元,占全市工业的27%。
对潜力较大的资源型产业,佳木斯市加快产业化进程,形成集群的后发优势。加快农产品加工业、林纸业和电力能源业产业化项目开发建设,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深化资源转化和利用层次,尽快把资源、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该市通过招商引进益海粮油、吉庆豆业等产业化项目,加快农产品就地转化和过腹增值,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木材精深加工,以建设佳木斯市、同江、富锦、抚远四大木材加工园区为重点,吸引企业入驻,形成专业协作生产体系。
同时,佳木斯市依托周边煤炭资源,不断优化火电机组结构和技术结构,大力发展风力、水力、太阳能和煤矸石发电项目。对集群化优势不明显的产业加快骨干企业发展,壮大产业主体。重点加快医药化工、纺织、材料、高新技术等产业龙头企业建设,逐步加快企业规模、数量和产业经济总量发展,加快产品和技术攻关,培育龙头产品。
加快园区建设打造产业聚集有效载体
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佳木斯市按照“三个统一”推进园区建设。在园区建设上坚持市场化运作方式,由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杜绝政府“喂养”,走“政府操作、市场运作”的自生之路。在功能上强化园区的服务功能。以完善园区的道路、通讯、水、电、气、污染控制等基础设施为主,优化企业之间生产协作流程,把为企业提供物流配送、产业配套、劳动用工、信息咨询等产业服务项目作为园区的发展重点。
统一规划。对已建园区和拟建医药化工、循环经济、机械加工、重化工四个工业园区进行统一规划,科学规划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和各种配套服务机构的分布,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做好各类园区的发展规划与产业聚集发展规划的衔接。
统一项目。根据园区功能统一调配和摆放项目,尽量将同一产业的项目规划在同一园区,以利于园区培育项目集群,推进产业集聚,实现集约效应。
统一管理。制定统一的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以利于园区把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和最优化的资源配置到优势项目和产业上,避免浪费资源和无序竞争,为产业集群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打造特色专业企业群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佳木斯市不求大、只求精,不提倡全、突出专,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使其逐步形成专业化、形成特色,夯实产业集群发展的微观基础。佳木斯市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项目建设,并协调资金、人才,为科技含量较高、成长潜力较大、市场竞争力较强的集群内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服务。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为配套企业提供技术、信息、资金、市场网络等支持,使中小企业在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竞争中得到稳定发展。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摒弃“大而全”、“小而全”思维,不断将一些非核心业务分离出来,形成一批拥有独立法人的专业化配套企业,将“大而全”的国有企业改革与改组为“小而精”的网络组织,快速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佳木斯市积极引导各中小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切实提升自身竞争力,开拓国内甚至国际大生产企业的配套市场,打造装备制造配套服务基地等特色配套企业群体,以集中、成熟、专业的配套服务特色,形成集群效应和洼地效应。目前,佳木斯市已形成从事铆焊、铸件和机加等工种的中小配套企业60多户,区域内年配套产值已近3亿元。
几年来,通过集群化发展,佳木斯市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呈现出产销快速增长、效益大幅提高的良好态势,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实现了五年翻番的目标。
![]() |
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
![]() |
约翰迪尔佳联公司收割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