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16日电 自然的褶皱、天然的色彩、千年柞树根雕琢而成的“孔子”栩栩如生;高2.66米,宽1.36米,用山核桃加工粘成的“盛世祥和瓶”,寓意着和谐;身着旗装的满族公主,身穿铠甲、佩带宝剑的动漫骑士则向人们展示龙江文化产业的发展……本届“哈洽会”文化展厅被浓郁的特色文化包围。其内的件件艺术品更是令所有参展的客商惊叹不已!大呼:没想到黑龙江有这么多的“艺术宝贝”!
底蕴丰富惊艳“哈洽”
600平方米的文化展区似一座艺术的殿堂。在这大热天里,不仅有晶莹剔透的冰雕作品,还有兆麟公园的冰雕大师现场制作冰雕,令众多南方宾朋大饱眼福,也令北方市民体味到一种别样赏冰观雪的乐趣。
大兴安岭嘎仙洞是建立北魏王朝、统一中国北方的鲜卑人发祥地;依兰古城则是宋代徽钦二帝被押在金国“坐井观天”之地;瑷晖古城位于黑河;齐齐哈尔还保留着清朝黑龙江将军府……一幅幅讲述黑龙江历史文化的展板,令众多游客开阔视野:原来黑龙江有如此悠久丰富的文化。
绥棱黑陶、海伦剪纸、伊春核桃工艺品、赫哲鱼皮工业品……展区内一件件精美的作品,令人叫绝,许多游客发出“黑龙江好东西实在太多了!”的感慨。
在黑龙江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的展板上详细介绍了我省动漫的发展,让过往的市民看得津津有味,引来了众多动漫商的关注。
龙江文化潜力无限
文化展区内正在挥毫的我省著名书法家蔡忠信老先生身旁,围了许多展商,蔡老先生的字还没写完,就有许多展商预定。蔡老在间歇时间告诉记者,黑龙江的文化产业目前虽不够发达,前景却非常美好。
蔡老告诉记者,2006年5月,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黑龙江文化产业首次亮相国际展台,就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北大荒版画、冰雪山水画、民族特色工艺品、冰雪文化等引起中外参观者的浓厚兴趣。黑龙江展区成为当时人气最旺的展区之一。
蔡老说,许多外国朋友、外地市民纷纷表示,黑龙江的文化产业实在太棒了!由于以往的宣传力度不够,许多外地市民并不了解黑龙江文化。在看了展出后印象才大为改观!
百创山核桃工艺品有限公司贾红经理告诉记者,去年他们第一次参加文化产业博览会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想看看黑龙江本土文化产品在国际舞台上是一个怎样的定位,没想到,龙江文化产品一经展出立即受到各界的赞誉。他们公司展出的一对核桃粘积工艺瓶被广东的市民以38万元的价格买走。这次他们主动参加哈洽会,寻找更广阔的商机。
青岛女画家常露告诉记者,她觉得黑龙江的文化产业非常有潜力,她和许多人都在关注着黑龙江文化的发展,这块富饶的地方正等着世人的开发,通过这几年“哈洽会”的变化,她欣喜地感到黑龙江政府对文化产业越来越重视,龙江文化产业的发展将给中国的文化产业市场带来巨大影响,她衷心地预祝龙江文化产业能够不断壮大。
文化产业变经济效益
为了发展文化产业,在2005年第十六届“哈洽会”上,黑龙江省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首次以产业项目的形式参与经贸洽谈活动,文化产业接受市场的评判,成为展会上的一大亮点,当年签约额达到8000万元,2006年签约额增至6.4亿元。
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田凤志讲,本届“哈洽会”文化产业展区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展示了代表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8大类、90多种、4000多件产品。本届“哈洽会”的一大特点就是突出产业主体和主导产业,促进资源转变成资本,增强文化生产力,让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加大。本届“哈洽会”预计签约额将突破10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