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伙伴网记者眼里的哈洽会
2007-06-16 07:47:25 来源:东北网  作者:刘仲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15日电(记者 刘仲实) 时值第十八届哈洽会的第一天,记者很早就来到的哈尔滨国际展览中心,紧张忙碌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首先进入记者眼帘的是蹿动的人群充满了展会,使得记者也不仅被参会着的热情所感染。

举着牌子推介自己的俄语毕业生

  一群举着牌子的年轻人使得记者匆匆的脚步延缓了下来。经询问方知道是一些懂俄语的大学生在寻求实习俄语实践的机会。当记者问到为什么要来这里的时候,他们说是为了给自己寻找机会的同时也可以为参会的客商提供方便,何乐而不为呢。

  进入会场第一眼看到的是严格的安全保卫工作,工作人员有条不紊,松愉快的气氛中在对进入场管的人员进行安全检查,检查的严肃过后透出的轻松。大会安全保卫人员各施其职,严阵以待。

向参会人员介绍俄罗斯政策的俄商务部代表

  在国外展区,较为突出的是来自展俄罗斯、白俄罗斯展团以及韩国和日本的展位。从展位的布置上就看出了展商对哈洽会的重视程度,同时也看到了外国参展人员在成分上的明显变化。往届由俄罗斯展商唱主角的格局几乎被打破了。区域化合作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因为地缘的关系,距离遥远的白俄罗斯代表团以史无前例的规模来哈参展显得尤为突出。

来自白俄罗斯的精美的手工玻璃制品
拉莉萨 哈尔滨超乎我的想象,我喜欢它

  白俄罗斯国家建设部代表白俄罗斯工程院院士拉莉萨•沃落别伊对记者说:“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距离已经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有合作的愿望和相互的交流沟通,结合点就能找到。”在谈到首次来哈的印象时,她说:“哈尔滨实在是超出了我的想象,单单人口一项就几乎接近了我们全白俄罗斯的总人口,更加另我惊奇的是哈尔滨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使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更加有趣的是拉莉萨说,为了加深对哈尔滨的印象,在布展之后他们几个人竟然有车不坐,从展览中心步行回到驻地(站前的昆仑饭店)。健谈的拉莉萨还讲了许多许多,文字所限只能由我自己独享这种快乐了,总之,“哈尔滨不是我们所想象的,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知道。还希望能有时间再看看哈尔滨老区。”此次白俄罗斯参展人员无论从组织上还是从人员结构上都有突出的表现。与往届相比文化,教育及人才交流,高新技术和信息产业方面的合作成为了主流,几乎取代了以往的商品贸易为主的地位。然儿给我的感觉是中方预会人员对白俄罗斯的参展项目对接显得有些准备不足,增进相互了解显得更加迫切。

  以往唱主角的俄罗斯展团的项目也毫不逊色,首先是俄罗斯犹太自治州推出了含金量较高的跨黑龙江铁路桥的建设项目,之后是赤塔州的矿物资源开采及煤炭电力和林业合作项目。两州都极力欢迎中国企业到俄进行投资等。

  一天中走马观花,只能用镜头记录下这点点滴滴,明天估计更忙,我也很累,我的脚比你的脚还痛。

放歌哈洽的俄罗斯艺术家
犹太自治州推介会现场

责任编辑: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