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第11届招聘大集 岗位与上届持平签约人数下降1.2万
2007-06-19 11:51:47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董景峰 王贺临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19日电 16日举行的第11届哈尔滨市促进就业招聘大集再创规模之最,现场招聘的用工单位由上届的700多家增至1013家,招聘岗位5万个,与上届持平,但签约人数却由上届的3.8万下降至2.6万。一家急需业务员的公司不由发出疑问:都说就业难,为何招人也难?

  业内人士就此现象分折认为,目前劳动力市场供需不衔接的矛盾仍然很大,供需双方需要共同调整:在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的形势下,企业必须相应提高薪金水平,才能激发人们就业的积极性;求职者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谋得更高待遇的工作岗位。

  薪金水平低增大用工缺口

  杭州飞华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招聘电子装配工1200名,大连成达食品有限公司招聘分割线工人1000名,广州从化环亚礼品公司招聘生产工人300名……南方发达城市的一些企业在本次招聘大集上“胃口”极大,且年龄要求最高放宽到50岁,但招上来的人却不多。因为这些企业提供的工资水平大都在800元到1300元之间,高的也不过1800元。

  “大家都觉得到广州、上海工作,工资要比在本地高三四倍才合理。工资相差不多,‘4050’人员宁愿在家吃社保。”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现场招聘人员赵占平告诉记者。据介绍,因为南方一些发达城市就业环境较好,薪酬较低的普通工人岗位在当地很难招到人。哈尔滨工业基础雄厚,哈尔滨人普通话好、形象好,因此南方企业喜欢来哈尔滨招工,每年需求岗位达3万多个,但供需对接成功的却不到20%,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哈尔滨的求职者觉得薪酬与预想的差距较大。一些求职者表示,这些南方企业的工资比哈尔滨高不了多少,甚至比低保金也多不了多少,去那里工作撇家舍业不划算。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主任刘世英认为,企业制定薪金水平时应考虑到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的因素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总体情况,否则难以招到理想的员工。

  提高素质才能提高待遇

  在招聘大集现场记者了解到,很多求职者目前已有工作岗位,希望来此找到工资更高或者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但实际上,劳动密集型企业、简单劳动工种,在哪里工资水平都差不多。”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赵占平说。

  “平白无故加钱是不可能的,劳动力市场也同样要求物有所值。”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执行会长张建纪认为,无论哪个行业的从业者,只有通过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谋求到提高待遇。

  在招聘大集上,报达家政摊位前人头攒动,其培训中心更是红火。尤其是育婴师、育婴员的培训,“一个班接一个班,简直拉不开桌了。”报达家政负责人告诉记者。市场给这些求职者的回报也是丰厚的:目前月嫂的月薪达2000多元,报达家政近800名月嫂依然供不应求,有的已预订到11月。技术含量更高的育婴师更是抢手,因为一个家庭往往需要一名育婴师服务几年,周转率低使得这方面人才一“出炉”便面对着多家雇主的争夺。

  在现场,很多职业培训机构同样受求职人员关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技工学校许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类专业引来了众多的咨询者。大连海洋船舶职业学校的摊位前更是始终挤满了人,在这里经过学习获取执业资格便可就业当船员,年薪3万元左右,晋升为职务干部之后更可拿到5万元到50万元的年薪,吸引了年轻人。

  规范的企业才能招到好员工

  多年以来,无论大大小小的招聘会,“营销人员”的出现频率一直居高不下,本次招聘大集依然如此。但是,这些招聘摊位却少有求职人员光顾,尤其是保健品经销企业。

  31岁的邹先生已经是多年的老“营销人员”了,但他觉得,自己甚至一直都算不上有工作。好多公司只是给他们资料、样品,把人撒出去四处寻找销路,不提供底薪,卖出去多少货提多少钱。公司只是把销售员当作个体的无店铺代理商,并没有把他们当作企业的一员,销售员也同样。

  刘世英认为,真正的营销应该是建立一支专业的、稳定的队伍,他们不仅要销售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还要宣传企业的精神、理念和文化。而这种用极低的成本,甚至不付出用工成本,靠人海战术的方法搞营销,培养不出忠诚的、专业的、有效率的队伍,对用工单位以及行业本身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