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19日电 今天出版的《哈尔滨日报》刊发署名文章《恢复高考有特殊重要意义》,全文如下:
回顾三十年前参加高考的经历,让我们感慨万千。在我们今天纪念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时候,更体会到恢复高考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和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意义,认识到黑龙江省建设学习型知识型社会的特殊重要意义。
第一,恢复高考制度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和现代化的进程。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是一次向现代化进军的组织动员,由于这个制度的恢复把当时中国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聚集在现代化的旗帜下,现在中国科学技术领域的精英人才许多都是那一阶段考入大学的。而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中国思想界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也取得了全面的进步,77级、78级的大学生是中国新时期思想启蒙的积极参与者。
第二,恢复高考制度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观念,带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高考制度是对推荐制的一种否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建设中人才观的转变,蕴含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观念,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具体体现。中国的教育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取得了巨大的历史进步,其根本源于三十年前的高考制度的恢复。眼下对中国的高考制度有种种批评,我一直固执地认为高考不一定是最好的制度,却是最不坏的制度,从遴选人才的公平性上说,现在还看不出来有什么更好的制度能够替代高考。因此高考制度是一项需要改进却必须坚持的教育制度。
第三,恢复高考制度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这一制度的恢复是中国历史发生变革的关键举措,它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代人的命运,而是中国的命运,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真正起点。在此带动下,形成了崇尚科学、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这种风尚对于中国社会至今还产生着重要影响。这一制度所蕴含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对于我们黑龙江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有着特殊重要意义。黑龙江人一向以豪放粗犷而著称,而面对这样的性格和民风,我们就应该更深切地认识到建立学习型知识型社会的真正意义,让我们的社会多几分精致,少几分粗鄙;多几分书卷气,少几分酒气。这些看来也许是民风问题,其实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对于黑龙江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