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哈尔滨人在香港之四--热血沸腾 见证香港回
2007-06-20 15:08:43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于博洋 隋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20日电 题:热血沸腾见证香港回归

 
 

  魏代声,1953年出生,1976年起在秋林公司工作,1985年辞职后下海经商,从事裘皮行业。1995年赴港发展,与人合作经营新达昌皮草公司,1998年撤资。2007年初,在哈尔滨平房区创办宾西水泥运输公司,将精力主要投入水泥运输业。

  1987年,哈尔滨人魏代声第一次迈上香港的土地,大开眼界。1997年,他有幸站在街道上目睹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入港,自豪得热血沸腾。2007年,他返回哈尔滨,创立了宾西水泥运输公司,打算在60岁退休前回报家乡,60岁后回香港养老。

  每个离开家乡、远赴异地发展的人,最初往往都怀抱着一个瑰丽的梦想,但生活从来都不会严格地按照个人意愿发展。对魏代声来说,香港对他关闭了发展裘皮事业的大门,却同时也开启了一扇让他拓宽视野的窗,阵痛过后,他爱上了香港。

  首次赴港深受震撼

  魏代声属于较早开始跟香港接触的哈尔滨人。他本是秋林公司的工人,从1985年起下海做裘皮生意,与香港有不少商业往来。1987年,他第一次迈上香江的土地,便被当地的繁华震撼了。

  魏代声说,那时候的印象里,哈尔滨最高的建筑就是北方大厦了,可走在中环的大街上,想看清楚一栋栋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就得累坏脖子。一座大型超市也让魏代声看傻了眼:这么多货物一排排摆在架子上,竟然就这样敞开来让顾客随便拿,要是被人偷走了,或者在结账前被吃掉了,那不是赔大了吗?而第一次在香港买鞋的经历,更让魏代声见识到了香港服务业的周到细致:服务员半跪在地上,帮助他反复试验鞋子穿着是否舒适,这在那个年代,也算得上是一次“非常另类”的体验了。

  两座城市巨大的差距,让他下决心把生意搬到香港。1995年,他独自来港,与朋友合开了新达昌皮草公司。

  回归日热血沸腾

  来港两年后,魏代声迎来了香港正式回归祖国的一刻,那一整天里,激动得热血沸腾的他一时也没闲着:去总督府看降旗、回家收看电视直播、站在街道两侧观看解放军驻港部队进城,屋里屋外地跑。他说,此前香港市民所能见到的英军里,除了军官是英国人,普通士兵基本上都是雇佣兵,哪国人都有,但他们几乎都没见过解放军,所以从驻港部队正式进驻香港执行防务任务开始,就引来众多香港市民观看。随着一辆辆军用车缓缓驶过市区,中国军人整齐严明、威武雄壮的风姿给人们留下极好印象。魏代声说,总督府的降旗也好,会展中心的回归仪式也好,恐怕都不及观看驻港部队入城更能直观地感受回归的气氛———驻军是行使主权最起码的象征,那种骄傲和自豪油然而生。

  梦想触礁却爱上香港

  本想在香港把裘皮事业做大的魏代声,抵港后才发现,很多国际组织反裘皮呼声高涨,裘皮业在国际市场上开始走下坡路,1998年,他只好从新达昌皮草公司撤资。这也让魏代声有时间开始更多了解香港,香港法制的规范、城市管理的科学有序让他印象深刻。

  来港七年多,魏代声爱上了香港,但他也坦言有个过程。例如在香港借钱是最难的,这对于有着豪爽性格的魏代声来说,开始不免觉得当地人情太过淡薄,但多年的生活让他理解了———在香港法律规定,即使是别人欠你钱,也不可以多次打电话催讨,更不可以多次上门索要,否则就是影响他人生活,对方随时可以报警;如果债务人干脆宣告破产,他只要在四年里保持一个低档的生活水准,一切债务即皆可免除,也无怪乎香港人不愿意借钱了。

  今年年初起,他决定回哈投资,他开办的宾西水泥运输公司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他说,打算做到60岁退休,然后带着家人到香港养老。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