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齐齐哈尔“四进农户”带来农民新风貌
2007-06-21 14:08:27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姚建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21日电 想致富没技术,去找“能人联合体”;要学科技新知识,“农民大学”等着你;“星级文明户”评选,营造新时尚;丰富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农民精气神儿。

  一年来,齐齐哈尔市开展的“富裕、知识、新风、娱乐”四进农户活动,给广大农村带来了新的气象。

  近日,记者在农村采访,所到之处看到的是农民喜笑颜开的脸庞。他们说:“这好学易懂的活动,老百姓都乐意参加,我的地盘我作主。”

  创建“能人联合体”富裕进农户

  前几天春耕大忙时节,拜泉县龙泉镇繁荣村43岁的农民刘永库更是忙得脚不沾地。在被评为马铃薯种植高产大王后,他家就成了“农技交流馆”。选购种子、测土配方,十里八村的农民兄弟在这里学到不少“真经”。在刘永库这个“能人“带领下,周围的农民都赚了大把的钞票。

  齐齐哈尔市开展的“四进农户”活动重点围绕经济建设中心,通过科技、信息、政策扶持,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找到一条致富门路,让群众尽快富起来。克山县以乡镇为单位,将致富能人有机组合,创建“能人联合体”,农副产品经销、畜牧养殖、劳动力转移、蔬菜种植等行业的高手成为各业带头人,现在全县156个能人联合体,成为农民闯市场的领头人。

  龙江县华民乡新华养鸡协会会长侯新华创办起养殖场、育雏场、孵化场,吸引102户农民加入协会。在侯新华的帮助下,这些会员每年的养鸡收入最多超过了4万元。

  依托“农民大学”知识进农户

  春播刚刚结束,克东县昌盛乡互助村、玉岗镇北兴村、金城乡幸福村和克东镇光明村的文化图书室里已是人来人往,农民在这里查资料、学科技,电视里播放的科教大片,大家看得有滋有味。

  齐齐哈尔市各县(市)、区积极引导农民学科技、学文化,广泛对农民群众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典型示范户,增长发展新产业的致富本领。

  克山县在全县15个乡镇成立了没有围墙、免试入学、不限名额、随时入学、单科结业的农民大学。大学设立法律、实用技术等10多个教研室,有义务教师1000多名,马铃薯、大豆、养兔、养猪等120多个协会,定期举办讲座开展交流。凡是主动参加学习的农户,可优先被确定为良种种植户和科技示范户。到今年底,齐齐哈尔市典型示范户将发展到6万户。

  评选“星级文明户”新风进农户

  各县(市)、区按照生态文明村创建标准,集中开展村屯环境整治,利用各个农闲时机,分阶段开展村容整洁会战,大部分村实现畜禽粪便、垃圾全部出村,解决了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

  “星级文明户”评选涉及“八荣八耻”,引导农民美化家庭、净化心灵,自觉除旧布新,摒弃陋习,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村民报星,村民代表评星,乡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泰来县树立了一批文明守法户、科技致富户以及好儿女、好婆媳、好丈夫等典型,使农民学有榜样,行有样板。和平镇新风村的“妇女禁赌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评选活动,百姓都非常在意,良好的道德风尚在乡间里传播。

  搭建“乡村大舞台”娱乐进农户

  忙完了一天的劳作,刚刚吃完晚饭,富裕县许多乡村的文艺大戏就开锣了,农民们把不大的舞台挤得水泄不通。

  文化馆、龙江剧团的演员们下乡举办了“乡村大舞台”10场演出,通过相声、小品、二人转、龙江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把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给了大家。

  齐齐哈尔市发挥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作用,培育文化中心户,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健康活动,激发了农民的生活活力和发展动力。“四进农户”活动,使广大农村形成了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良好风尚。

  娱乐进农户,生活大踏步。哼着“走在希望的田野上”小曲,农民喜滋滋地说:“我们也要甩掉泥腿子,做个新时代的文明人儿。”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