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张才成:成功,原来就是坚持
2007-06-22 06:22:1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 徐日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22日电   48岁的张才成曾经是一名在北大荒下乡的知识青年,在烈日与寒风中辛苦劳作,日复一日。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到了北大荒,张才成重新拿起书本,一面劳动,一面学习,终于成为恢复高考第一届金榜题名的大学生。

  张才成是黑龙江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的一名教授,但黝黑的脸庞、憨实的笑容、朴素的语言,时时可见北大荒那段生活在他生命中的痕迹。

  说到30年前的高考,张才成做了这样一个比喻:一块很大的石头摆在人们面前,有的人搬了几步,觉得太重就放下了,有的人偷懒没有搬。结果都是一样,没有人得到它。若干年以后,人们知道那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是一块金子。有了它,一生就可以改变。搬过的人不会后悔,虽然没有得到,但他曾经尽力了。但从未尝试的人则懊悔一生,因为他没有努力过,不知道石头的重量如何,也不知道自己一旦努力了会有什么结果。所以,生活里一定要坚持,一定不要让机会从眼前溜走。

  30年前的高考就是张才成的那块金子,改变了他的命运。

  

  成功

 尽力做好每一件事

  张才成出生在哈尔滨市的一个工人家庭。1976年7月,高中毕业的他满怀革命梦想,踏上了前往建三江的专列,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团。

  北大荒是荒凉的,但劳动的场面是火热的。到了收获的季节,生产班的工作就是把地里已经长成的麦子、大豆和玉米收割下来运回去。无论艳阳高照还是刮风下雨,生产班的所有人每天都坐着拖拉机来到地里,挥舞着镰刀收割。每人每天要收一垄地的庄稼,大约3000米长。

  在太阳没有遮拦照射的日子里,这些刚刚从城里来到乡下的青年,白皙的皮肤变成了古铜色;在大雨没有顾忌地倾盆之时,所有的人都冒着雨,有说有笑地干活,没有一个人偷懒。张才成手里拿着镰刀,腰间挂着磨刀石,镰刀钝了就在腰间磨几下。就这样,张才成头不抬地猫腰往前割。每天中午谁先割完谁就可以先吃饭,张才成总是可以先吃到香喷喷的馒头和白菜炖肉。

  冬天的北大荒冰天雪地,30厘米厚的积雪不时随着狂风刮起“大烟炮”,5米以外看不清人。这个时候知青们的工作就是装粮食,6人一组,把秋天收获的粮食扬场后装在麻袋里送进仓库。

  只要迎着风口,狂啸的北风就成了扬场的好“帮手”,大风会“帮忙”把较重的豆子与较轻的豆壳分开。北风虽是干活的好“帮手”,但吹得人睁不开眼,吹得脸像被刀割一样疼。张才成咬紧牙坚持着,他所在劳动小组每次都工作得最快。先回到寝室的张才成总是把“干打垒”内的火炕烧得热热的,等着伙伴们归来。

  张才成说,在北大荒的生活使他迅速成长起来,让他拥有了许多一生弥足珍贵的朋友,也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成功,原来就是坚持,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

  努力

    才会搬开羁绊命运之石

  1977年9月初,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到了北大荒。张才成所在的19团有36名知青报了名,他是其中一员。“临近考试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虽然没有把握成功,但至少要试一试。”张才成说。

  放下笔来干农活是艰难的,放下镰刀学文化也并非容易事。此时已被分到团部中学教书的张才成,每天一边教农民子弟学习文化,一边干农活,一边复习,每天学到天快亮了才睡一会儿。他说,高考让他看到了希望,无论如何他都要把握这次机会。

  考试那天张才成一生难忘。时值隆冬,他握笔的手却冒着汗。考试的作文题目是《当填写报考志愿时》,张才成这样写:珍惜国家选拔人才的机会,不管成功与否,都将一如既往地为国效力……

  张才成说,人生的机会很多,但人们能看到的则不多,真正能把握住的就更少。所以当任何一个机会摆在面前的时候,每个人都没有理由错过,都要努力。第二年2月份,张才成接到了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责任编辑:李越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