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7月2日电 1997年7月1日零时,在香港国际会展中心顶层的大礼堂里,骤然响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震撼了整个大厅,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特区区旗的陪伴下一起冉冉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终于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了!仪式刚过,现场大厅里一位身着耀眼红装的女士顾不上擦去激动的泪花,站起身来以典礼台上刚刚升起的两面旗帜为背景,把自己和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定格在相机镜头里。她,就是邢籁。
提起邢籁,哈尔滨人并不陌生。多年前,一曲《太阳岛上》令哈尔滨唱遍全国,同时也令她闻名全国。1988年,她的丈夫李晨调往香港,出任新华社香港分社文体部副部长,她也随同赴港。之后的近20年间,她在香港工作和生活,曾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回归时又担任香港各界庆祝回归委员会委员……亲身参与和见证了香港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
不眠的夜
事隔10年,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邢籁仍是激动万分:“那是个不眠的夜,整个港岛不眠,十几亿中华儿女不眠,我们这些有幸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嘉宾更是不眠。”邢籁告诉记者,为了这太长久的期盼,整个香港早已被成千上万的灯饰装扮得流光溢彩了。港岛、九龙上百个大大小小的广场挤满了激情不已的市民,整条兰桂坊里被狂欢的年轻人挤得水泄不通,维多利亚港湾、国际会展中心周围全都站满了翘首以待的人群。
一向从容冷静的邢籁被这份喜悦和兴奋弄得几乎失去了公允的判断力,作为受邀参加当晚所有仪式的2000嘉宾之一,邢籁同时收到中英双方的请柬。客观地说,两份请柬各具特色,但邢籁却指着中方请柬脱口而出:“看!咱这张多漂亮!热烈!大方!庄重!喜庆!”她的朋友笑着说:“大姐,你的判断力向来比较公允,这次可有失偏颇了!”
时至今日,邢籁对那晚的一切依然记得那样清晰准确,她告诉记者,那天傍晚,突然下起大雨,正赶上英方在添马舰威尔斯亲王大厦军营举行“结束管治香港”仪式。瓢泼大雨中,身着苏格兰格裙的军乐队敲起铜鼓,最后一面英军军旗悄然落下。当时,一句成语突然从邢籁的脑海中迸出——“偃旗息鼓”,真的是永远偃旗息鼓了!
祖国情结
邢籁说,10年里香港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过去香港人习惯说,我是香港人,虽然在社会生活、人文风俗等方面保留着很多中华民族传统的东西,但毕竟英国百年的统治使港人对祖国的认识和认同很少很浅,尤其是年轻人。邢籁说,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香港一个朋友的孩子要去兰州,兴冲冲地给邢籁打来电话:“Aunt,我要去兰州了,顺路就能到您家乡看看了吧。”孩子以为,兰州和哈尔滨都在中国北方,至于彼此的距离就完全不知了。邢籁对他解释清楚后,他非常惊讶:祖国那么大啊!
这10年来,香港人对祖国的认识可是大大加深了,开始觉得做个中国人真的是件令人自豪的事。回归前,不少香港人都希望能和内地各界有所联系,可更多的是从实际需要考虑。如今却经常听到香港人不无自豪地对外国人说:“我来自香港,我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