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3日电 清晨6时,哈市南岗区荣市街道办事处一11岁女孩就早早起床预备早饭,伺候患下肢无力的母亲洗脸、吃饭后,背起书包上学。这是一个11岁女孩再普通不过的一天,自从父亲去世后,小丹莹已经独自照顾母亲5年。
2002年,只有6岁的小丹莹在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声中明白,疼爱自己的父亲再也不会回到自己的身边了。家中唯一的经济支柱倒了,身患下肢无力的母亲马桂荣在悲痛中想以死解脱,面对几乎崩溃的母亲,6岁的小丹莹抱着母亲发誓,要成为母亲的依靠。靠着父亲单位每个月105元的津贴,母女俩开始了艰难的生活。最初,母女俩在交了各种生活费后根本买不起菜,常常只能吃米饭,营养不良的丹莹看起来比同龄的孩子瘦弱得多。虽然丹莹从不叫苦,但马桂荣却在她盼着亲戚来串门的神情中知道,孩子还是希望家人来时能带点“打牙祭”的东西。因为肌肉无力,马桂荣睡觉时无法翻身,时间长了身体疼得无法睡觉,小丹莹便养成了每晚醒四五次帮母亲翻身的习惯。为了不耽误学习,每天早晨服侍母亲吃过饭后,小丹莹就将母亲扶到窗户边,让母亲可以在她放学时看到她回家,慢慢扶着墙给当时还够不着门锁的丹莹开门。因为母亲不能走,家里的活都是丹莹负责,每当有人给丹莹钱,她都会留下来给母亲买药,买零食对她来说是个陌生的词。
2003年,一直为丹莹母女奔走的社区干部为母女俩申请了低保,并联系了驻区单位每个月资助600元,丹莹所在的南岗小学也减免了她的学费。今年儿童节,小丹莹收到了好心人捐助的台灯,在台灯点亮的时候,小丹莹告诉母亲她觉得很幸福,以后可以让母亲躺在床上看她写作业。马桂荣告诉记者,很多家长生气的时候都说孩子是讨债鬼,可小丹莹却像是来还债的。如今,母女俩在社区的帮助下,生活逐渐有了保障,经历了艰难生活后的母女俩坚信,她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