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自主创新的“集群升级”——来自利民医药科技园区的调查
2007-07-06 10:01:3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雪梅 彭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6日电 2001年,哈尔滨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抓住我省全面开发北药的战略机遇,辟建医药科技园区。2002年末,利民医药科技园区被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利民医药产业基地。几年来,园区的医药产业集群式发展壮大,目前共引进医药企业29户,济仁药业、天宏药业、儿童药业等23户企业均已通过国家GMP认证,他们不断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产品,带动园区产值连年翻番。

  优质服务

  日前,记者走进哈尔滨利民医药科技园区,医药企业的生产线在不停地运转。在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记者见到了副主任马志义。他说:“只要园区内的企业不放假,我们就不休息。企业上门,随时能找到工作人员。”

  目前,园区共引进29户医药企业,投资总额20亿元,设计生产能力年产值可达100亿元。2006年,园区总产值达33.6亿元,利税6.93亿元。

  据介绍,园区从引进第一家制药企业开始,就抓住国家对制药企业实行GMP标准的契机,制订了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紧紧围绕高科技医药产业,引进与高科技产业关联性强的企业,促进在园区内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我省还组织各职能部门从土地、税收、贷款等方面制定了针对园区的优惠政策,并提供各种优质服务,鼓励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

  变“管理”为“服务”,管委会转变政府职能是园区聚拢高科技医药企业的原因之一。一些审批项目没等企业登门,审批部门就送到了企业。在服务机制上,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服务制、无偿代办制、跟踪服务制等多项制度,特别是针对行政审批事项,建立了“弃时计分”工作体制,原来需要跑一两个月的审批事项,现在只需几分钟就办好了。管委会还将服务延伸到市场,每年带队参加国际国内的各种大型展销会、博览会、专业性产品推介会等,无偿为企业提供展位,有的企业去不了人,就由开发区的工作人员带上其产品,帮助进行宣传。

  园区形成了生产兼研发并行的企业发展格局,为建立专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创造了条件。园区内投产的23户企业以医药市场要求为导向自主创新,不断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产品。

  “没有自主创新的后续品种,企业就没有发展。”哈尔滨三联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满芳告诉记者,该公司成立于1996年,2001年进入园区时仅有几十名员工,产值4000万元,6年来迅速发展,如今已有员工800余人,年产值1.26亿元。这是因为公司入园后走上了科技兴企的道路,建立了研发中心,着重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并先后与国内十余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技术协作关系,保证不断地推出高科技含量产品。他们研制的治疗乙肝和艾滋病的新产品拉米夫定被国家科技部列为863计划,并获得国家资金支持。2006年,新型抗抑郁药米氮平片上市,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目前该公司通过省药监局审评,报国家的新药申请共有60多个,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为推进医药研发和产业化,省科技厅重点引导大学、研究院所同医药科技园区企业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研制开发新药产品,解决科研、生产相关技术难题;加大对园区的科技攻关项目和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强资金投入;通过创新体系网络,整合全省重点实验室资源,为园区各企业的新药研发提供保证。拒绝污染

  印象中,只要有医药企业的地方,空气中就会弥漫着刺鼻的化学品味道。然而,在这医药企业林立的园区内,记者却没有闻到任何异味,相反,这里草木茂盛,空气清新。马志义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园区从引进第一家制药企业开始,就坚绝摒弃不符合产业导向和环保要求的项目。医药园区内的医药企业均是按照GMP标准进行建设,保证环境的清洁。去年有两户实力雄厚的大型医药公司有意在园区内建立药品初加工企业,投产后定然会有可观的税收,但由于企业在种养殖药品时会产生残渣,严重污染环境,管委会毅然拒绝这两家大企业进园区。

  园区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坚持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原则。在道路等基础设施开发过程中,园区注重通过市政设施的市场化运作,开发区引进了香港投资建设的医药垃圾处理厂。2005年与韩国利林公司合作,投资兴建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总投资365万美元,建成使用后,可日处理污水2万吨,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区内企业的污水排放问题,在增进公众健康和促进环境保护上也将起到重要作用。该项目现已开始试运行。园区还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路修到哪里,绿化带就铺到哪里。目前医药科技园区的综合竞争力、单位面积产出率、高科技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正朝新一轮的发展期迈进。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