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饭口一词源于饮食行话 入选食文化大典
2007-07-12 16:24:15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任清海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12日电 “白案、红案”是饭店对面食师傅和炒菜厨师的称呼,但对过去饮食业的“行话”,知道的人并不多。日前,哈尔滨关道第一厨的后人郑树国根据曾祖父的笔记,整理出近400句北方饮食业行话,对丰富北方菜系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这些“旧时北方饮食业行话”已入选《中国食文化大典》。

  据介绍,饮食“行话”是厨师根据原料颜色、形状、作用等特点,创造出来的形象性俗话,从业人员一听就懂。如把面碱叫“秦琼”,这是因为传说隋唐时秦琼脸是黄的,在做包子时,如果说少加些“秦琼”,白案师傅就知道要少加碱,放多了包子会发黄。将酱油称为“黑水”,醋被称为“忌讳”。

  郑树国根据祖传笔记,整理出来的北方饮食业行话共涉及五大类近400句,包括了饭店业务经营、行业人员、厨师、堂口行话和原材料行话。据郑树国讲,为使技术不外泄,过去许多行业都有自己的内部语言,这些行话都要由师傅传授。饭店的伙计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用行话传递信息。即使像“一、二、三、四、五、六”这样简单的数字,也要用“日、月、南、酥、中、龙”来代替。举例说:东家要办20桌席,要买20条鱼,就以“‘摆尾月中’买25条”传递信息。一是防止如客人多了等意外加桌情况,所以买鱼25条;二是防止外人偷学手艺。在菜肴操作中厨师之间在表达意图时,外行人听不懂,以达到保守秘方、技术不泄漏的目的。虽然大多数的行话已经让人难懂,但还是有一些词被沿用下来,例如“雅座、饭口、走堂会”等。

  据郑树国介绍,他们家族第二任大厨郑义林生前讲,过去,中国饮食业行话称呼各地菜系为“帮口”,指不同地域的烹饪技法及菜肴口味。到上世纪60年代,“帮口”才被“菜系”所取代。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