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技校生成了“香饽饽”每年需1万人 仅能提供5000人
2007-07-13 06:28:4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王松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技校生以前在很多人眼里不被看好,一直被认为是就业市场上“被遗忘的角落”。今年,哈尔滨市却出现了技校毕业生“一生”难求的局面。在本地技校毕业生需求量每年缺口5000人的情况下,外省市一些用人单位又陆续带着1万多个岗位来哈尔滨市招收技校毕业生。在当下的就业市场,求本科生易,招技校生难。专家表示,解决这种局面,需要不断扩大“校企合作规模”,家长、学生转变陈旧就业观念。

  技校生成了“香饽饽” 

  随着加工制造业的发展,我国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从今年3月份开始,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地企业陆续到哈尔滨市或委托哈尔滨市的劳动部门招聘应届技校毕业生,以数控加工、焊接、维修电工、机电加工等工业类的技校毕业生为主。企业给出的工资一般在1100元/月到1500元/月之间,并承诺,如果在企业工作超过3年,月工资可涨到三四千元。

  据昆山海纳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的李副总经理介绍,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京、津等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建立了多个技术开发区。进驻这些开发区的企业使用的往往是比较先进的机器设备,这就需要工人必须掌握与之匹配的技术。一些老的技术工人掌握的技术比较落后,满足不了这些企业的需求。另外,近年,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我省的一大批大型工业企业重新焕发青春,生产一线需要大批的技术工人。据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负责人介绍,该学院采取了“订单式”培养,和“哈飞”、“哈轴”、“哈量”等20个本地企业签订“订单”。在招生的时候,学院根据企业的岗位要求,确定招生的数量。企业定期把对员工的需求反馈给学校,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向,让学生毕业后就能够直接到这些企业工作。

  技术工人缺口大

  目前,哈尔滨市有技校40余所,今年有毕业生5000人左右,其中70%以上是工业类毕业生。另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仅哈尔滨市的企业每年就需增加1万名技术工人。

  据哈尔滨市劳动局培训处的魏国强介绍,哈尔滨市的技校毕业生连本地的需求都很难满足,现在一些外省市企业又来哈招人,这就出现了技校毕业生“一生”难求的局面。今年,南方的用人单位纷纷打电话预订哈尔滨的技校毕业生,多数都是招聘工业类的技校毕业生。据统计,这些外地企业一共需要招聘1万多名技校毕业生。

  哈尔滨技师学院副院长朱荣欣说,近两年,本省企业和外省企业开始到技校“抢人”。特别是工业类专业的毕业生,企业一般都提前一年到学校预订。一些没有和学校签订“订单”的本地企业更是发挥了他们的地域优势,让技校学生提前到企业实习,给他们发放实习工资,还给他们一定的待遇,以此“感化”学生留在企业。

  技校生风头胜过本科生 一边是供不应求,一边是工作难找。近年关于大学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人满为患的报道屡见不鲜,有的大学毕业生连着参加多场招聘会也难以找到工作,有的甚至到了毕业也没有找到工作。

  一些招聘单位表示,企业接收本科生后需要对其进行再培训,在培训了一段时间后大学生才能走上工作岗位,期间花费的培训费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有的大学生学成后就想着跳槽,不能够安心工作。相对而言,企业更欢迎有理论懂技术的技校生。他们所学专业针对性更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更强。另外,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也容易让技校生在企业尽情地施展自身才华,从而达到双方共赢效果。

  

  转变观念扩大规模

  据哈尔滨市劳动局培训处的魏国强说,受技校招生数量和规模的限制,导致毕业生的数量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近几年,随着就业率的上升,上技校的学生有所增加。但是,很多家长和学生还是没有转变观念。有的家长宁可让孩子上一所不太好的大学,学不太好的专业,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也不愿意让孩子上技校,导致一些规模较小的技校招不到生。同时,由于受到资金方面的限制,哈市技校的硬件设施也无法满足技校扩招的需要,很多生源好的学校想扩招,但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目前,技校应该扩大“校企合作”的规模。通过与企业合作,利用企业的机器设备作为学校的实习基地,减少学校的投入,从而弥补由于资金不足制约学校扩大规模的缺陷。这样,技校可以“产出”更多的毕业生。另外,还要加强宣传,让更多的家长和学生了解技校,让他们知道技校毕业生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者,是目前社会需求缺口较大的高级“蓝领”,减少技校招生的难度,增加技校招生的数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责任编辑:张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