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龙江智囊——省政府参事室记事
2007-07-18 10:21:2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蔡韬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18日电 省政府的参事室,一座俄式三层小楼,在任参事27人,其中20人是党外人士,14位老参事的平均年龄超过70岁。

  谈到他们的职能和作用,参事们称自己是发挥余热,而在历任省长眼里,是出谋划策的“高参”,是“智囊”。

  省政府参事室1957年7月31日成立。省长直接任命或聘任有影响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中的专家学者,专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半个世纪过去,龙江发展有目共睹,辛劳在幕后的参事们却鲜为人知,龙江前进的脚步离不开他们的努力:《关于保护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椴树资源的建议》提出后,椴树在保护区成为禁伐的树种;2003年,《关于推进我省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创新的建议》提出后,为农村经济组织改革指明方向,4年后,国家出台了《农村合作组织法》……

  在省政府参事室迎来第五十个春秋的前几天,记者走进了吉林街130号。

  老骥伏枥思奋蹄

  82岁的于世春参事是目前唯一一个坚守在一线的任命制参事。20年前被任命为参事,暮年受命,于老深感肩头沉甸甸的。

  2004年4月,为了调研我省“一免两补”政策出台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于老不顾年老体弱,和另外三位参事深入到绥化、海伦、穆棱、青冈等市县,先后走访了8个乡镇、12个村屯和部分农户。几天的走访,人地矛盾、种粮直补空头矛盾、乡村债务等问题浮出水面。他的有针对性的建议立即引起省政府的重视。

  因为于老年事已高,很多参事不忍心让他担任更多的调研工作,但于老说:“任命制参事是终身制的,我的责任也是终身制的,我要工作到最后一刻。”在参事室,于老是个有名的“好学生”,从政策到专业知识,不会就问。他常说:“年龄上我是老大哥,学问上永远是大家的小学生,作为一个老参事,要想适应新时期的参事工作,只有不停地学习。”于老说,调查研究越深入,发掘的问题就越多,肩上的责任就越重。

  何以不辱使命,唯有鞠躬尽瘁

  许秀文是采访中的唯一一位女性,原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在学校期间就对我省的森林保护、湿地保护有所研究。

  听说饶河县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人把15径的椴树都采伐了,心痛又着急。因为她知道,椴树少了,就威胁到黑蜂的生存。饶河的3万余群纯种东北黑蜂是我国最大的蜜蜂基因库。我省的椴树蜜不仅被国家食品开发中心认定为有机食品,还被欧盟(ECOCERT)认定为免检有机食品,出口德国和日本。

  2004年7月,许秀文和另两位参事起草了《关于保护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椴树资源的建议》,建议得到省长的高度重视,将保护区内的椴树列为禁伐树种。

  2005年,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号角吹响了。许秀文和四位同仁到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蹲点儿”,写出了《关于我省四煤城整体建成煤炭循环经济区的建议》,栗战书副省长批示,将此作为下半年省府重点课题专门调研。

  最令她自豪的是《关于以立法的形式保护省森林植物园的建议》受到张左己省长的关注,责成有关部门拿出整体规划和综合整治措施,三年建成全市人民受惠的城市园林。当年,省人大对植物园进行立法保护,有关部门投入2100万进行改造。现在,每次走进美丽的植物园,许参事都觉得那里的空气都是甜的。

  “参事就要说别人不敢说、不愿说的事”

  67岁的陈铁保称自己是最年轻的“老参事”,11年的参事工作最深的感触是:参事要说出别人不敢说、不愿说、不想说的事,要敢报忧。

  关注“三农”问题是在农业领域工作了45年的陈铁保的本能。1996年提出草原“三化”治理建议,现在我省已经实施轮牧休牧,有的地区已经禁牧;1997年提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现已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2003年提出“北水南调”,今年哈尔滨人就能喝上磨盘山的水了。

  十多年来,陈铁保从没停止过对保护水资源,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生态补水、保护扎龙湿地的呼吁。提出了《关于黑龙江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建议》和《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他认为:“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预”就是参事的价值所在,研究和提出的问题要有前瞻性。

  “只要当一天参事,就要提问题。”“站好最后一班岗”

  70岁的蒋先华参事的聘期马上要结束了,最大的心愿就是在参事室站好最后一班岗。他在2003年和几位参事利用半年多时间,走访了二十多个市县,深入村屯。提出了《关于推进我省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创新的建议》,指出一家一户的经营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小散户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农民要想闯市场必须形成组织、形成产业化规模化。4年后,国家出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法》,我省已经有各类农合组织6878个,占全省农户总数的14%,实现助农增收26.8亿元。

  “要参到点子上,出精品”

  周世昌参事今年73岁,参加工作整整50年,“最后以参事工作画个句号我很自豪”,他说。

  在参事室,周世昌是个比较有名的“神枪手”,建议被采纳的命中率很高。他的特点是每年一题,非精品建议不出。

  2004年7月,周世昌在《关于推进我省扩大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建议》中提出我省机电产品出口总量小、波动大、加工贸易少、经营主体弱等问题,建议各部门对此给予资金、政策、税收方面的支持。建议很快得到省政府的重视,7月召开省长办公会听取有关汇报,会上,恢复了“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领导小组”的工作,设立1个亿的专项基金扶持有关项目。

  在参事室成立50周年之际,周世昌又参与了庆典的书刊编撰工作,他说,这可能是最后一个“精品”了。

  “不辞羸病卧残阳”。采访的虽是几位70多岁的老人,感染我的却是他们洋溢着的热情,这份热情源自他们对这片黑土的深深的爱恋。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