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9日电 把每所学校打造成“幸福学校”,把每个班级打造成“快乐班级”,把每节课打造成“生命课堂”;校校有特色项目、师师有业务专长、生生有个性特长……
近年来,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委、区政府依托文教传统区的优势,努力创建教育强区,通过全面实施财力保障工程、资源整合工程、“三名”工程和改革带动工程打造现代化的建华教育,使这个区优质教育的品牌越来越亮。
2006年,这个区小学毕业合格率100%,小学抽测合格率99%,初中毕业合格率100%,已连续四年中考成绩居全市之首。
兴学重教整体改善办学条件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给孩子一张舒适、安静的课桌,是这个区发展教育的侧重点。从2002年提出创建教育强区开始,这个区就通过新建、续建、置换等方式,逐步对全区的校容校貌进行改造提高。2004年,在零投入的情况下,这个区采用校园整体置换的方式建起了二十一中和东盛小学,建筑面积达8770平方米,被誉为“全省薄弱学校改造的一面旗帜”。2005年,这个区投入400多万元,对民乐小学、育红小学、育英小学、十三中学、十四中学进行改造和易地新建。到2006年,随着1300平方米的育民小学教学楼的建成,这个区最后一所城市平房学校改造完成。5年里,这个区中小学校新增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使小学生人均校舍面积达6.7平方米,初中生人均校舍面积7.47平方米,均超过省定标准。
建华区还一次性投入382万元,完成全区中小学校“光纤进校园”工程,实现了全区中小学名师授课的同步传输,使学生课内、课外随时都能点击名师的经典课,做到了教育资源共享,并促进了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整体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目前,这个区中小学有计算机室、语音室、电教室81个,中小学生机比均为10∶1,各学校都达到了一人一机授课,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开课率为100%,互联网接入率达到90%。建华区成为了全省“校校通”的示范区。
厚德育人大力提升教师素质
建华区通过深化改革、严格管理、奖优罚劣等措施促进全区教师队伍整体提高。在人事制度改革上,这个区全面实行了校长选聘制和教师竞聘制,健全完善了干部能上能下、教师能进能出、职务能高能低、待遇能多能少的竞争激励机制。与此同时,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专题培训与校本培训等方式,实施“换脑工程”、“换手工程”和“绿色新秀工程”,积极培养培训教师。近三年,全区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达4800余人次,培训面达100%。
目前,建华区已形成了校校有名师、科科有骨干、发展有梯队的教师队伍结构,并涌现出一批享誉全市的名校、名师、名校长。现在,全区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均达100%,小学、初中教师学历超标率分别为82%、71%,其中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83人;国家级骨干校长2人、省级骨干校长3人,市级骨干校长7人;国家级优秀教师11人,省级优秀教师18人,市级优秀教师128人。近几年中,全区有1000余人次的教师在国家、省、市级教学大赛中获奖。
强化统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在区委、区政府的鼓励支持下,全区各学校都积极探索和创新,创立了各自的教学特色和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如,育红小学的玉米叶编织制作艺术已成为该校独特的一门校本课程并编印出校本教材。为使新课改真正落到实处,2006年,这个区开展区级课改活动24次,通过校级课改研讨活动30次,组织区级以上课改观摩优质课52节,参与人数达到900多人。
通过新课改的实施,学校、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变化,课堂上师生互动、平等参与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2006年,这个区中、小学升学率等都100%达标。
两球一艺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为增加学校吸引力,提高学校知名度,使学校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这个区构建了以东路小学、第三中学、实验中学的女子排球教育特色,二马路小学的冰球教育特色和长庚小学的艺术教育特色为标志的“两球一艺”发展框架。几所学校为国家级、省级专业队输送多名排球、冰球运动员。建华区被中国排协命名为“全国排球特色示范区”。长庚小学曾成功承办了全省艺术教育现场会,学校已经形成班班有合唱队、有指挥,人人会唱歌、个个会奏乐的局面。
在“两球一艺”的特色教育品牌发展影响下,建华区学校的特色教育全面普及。全福小学因“现代教育技术”特色被评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学校;东四小学的“环保教育”特色使之成为我省唯一的“中国少年手拉手地球村”成员;新江小学的“科技教育”特色,被评为全省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学校……有95%以上的学生参加活动小组,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教育强区的创建,使建华区的优质教育得以迅速发展,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校际间差距不断缩小,教育发展趋向平衡,社会满意度持续走高,因而产生近年来全市生源涌向建华的“洼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