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只小白鹳整齐地站在巢穴上。 |
东北网7月23日电 在巨浪牧场树林里的“一家6口”东方白鹳在自己建造的约2平方米的“居室”里享受着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自由自在的生活着。7月20日,牧场职工发现幼鹳在父母的带领下开始到附近的鱼塘中觅食。
今年的五月份,一对不速之客——两只东方白鹳来到了巨浪牧场,在牧场西北角的一个树林里安营扎寨。它们每天忙忙碌碌,飞来飞往叼着树枝在一棵很特别的树上筑巢。6月中旬,牧场职工在树下听到了幼雏的声音。7月上旬以来,四只可爱的小白鹳已长到了近3公斤。尽管牧场职工对这“一家六口”十分关注,但没有人去破坏它们的“家”,在知道它们的珍贵后,更尽量地宣传和加以保护。
据有关资料记载,东方白鹳属于大型涉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约有2500—3000只。他们常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要以小鱼、蛙、昆虫等为食。性宁静而机警,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体态优美。成年白鹳的体长为110—128厘米,体重3.9—4.5千克。长而粗壮的嘴十分坚硬,呈黑色,仅基部缀有淡紫色或深红色。嘴的基部较厚,往尖端逐渐变细,并且略微向上翘。眼睛周围、眼睑和喉部的裸露皮肤都是朱红色,眼睛内的虹膜为粉红色,外圈为黑色。身体上的羽毛主要为纯白色。翅膀宽而长,上面的大覆羽、初级覆羽、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均为黑色,并具有绿色或紫色的光泽。初级飞羽的基部为白色,内侧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除羽缘和羽尖外,均为银灰色,向内逐渐转为黑色。前颈的下部有呈披针形的长羽,在求偶炫耀的时候能竖直起来。腿、脚甚长,为鲜红色。在地面上起飞时需要奔跑一段距离,并用力扇动两翅,待获得一定的上升力后才能飞起。飞翔时颈部向前伸直,腿、脚则伸到尾羽的后面,尾羽展开呈扇状,初级飞羽散开,上下交错,既能鼓翼飞翔,也能利用热气流在空中盘旋滑翔,姿态轻快而优美。
也许这么美的东方白鹳在途经巨浪牧场时,就被这里的环境所吸引,于是就在短短2个月的时间里繁衍了后代。据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工作人员介绍,东方白鹳不但是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禽,也是世界一级保护珍禽。据林业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齐齐哈尔和大庆地区一共有四对,在牧场的一对是唯一所知成功繁衍后代的一对。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东方白鹳曾在林甸县境内繁衍成功,但由于鸟巢被破环,从此销声匿迹。
巨浪牧场自2002年实行封牧育草以来,9.5万亩草原焕发了勃勃生机,草原上经常有野兔、野鸡出没。扎龙湿地及周边的良好生态环境吸引了丹顶鹤、灰鹤等珍禽。也正是这种得天独厚的环境引来了东方白鹳在这里安家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