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29日电 22日至24日是哈市公办小学的新生报名时间,记者在对报名情况进行走访时发现,部分学校生源锐减,有的学校一年级甚至只招收了一个班级的学生,许多中小学校面临着生源萎缩而引发的生存危机。
生源不足学校合并
目前哈市各小学校都在为招新生而忙碌,但部分小学却门庭冷落。道外区一名家长反映,他领着孩子到对口校报名时发现,学校今年只招了一个班,而且还没有固定校舍,这位家长对于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的学校表示质疑。
记者在对道里区、南岗区的部分学校走访时发现,今年小学新生仅有100多名的学校不在少数,这些学校都处于中心商业区的繁华地带,适龄儿童较少。
据了解,由于生源萎缩,道里区第112中学已经于16日合并到哈市第51中学。据了解,过去地段小学与第112中学是对口校,柳树小学和第51中学是对口校,今年地段小学和柳树小学一共有200余名小学毕业生,合并后的初中生源也并不充足。
人口负增长生源逐年递减
哈市教育局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哈市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呈负增长状态。2002年小学学龄人口(6至11岁)为59万人,初中(12至14岁)为55万人,到2006年小学学龄人口减少至50万人,初中减少至37万人。小学初中的学校数也减少了500余所。预计到2010年,生源减少比例将达一半以上。
哈市中小学生在校生人数也呈逐年递减趋势,哈市教育局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哈市共有中小学校3317所,2004年减少至3223所,2005年减少至3145所,2006年减少至2999所。2005年统计数据显示,哈市在校中小学生人数为1063355人,2006年减少至1008399人。
名校练“内功”吸引生源
哈市小学生源萎缩让许多热门的名校也有危机感,一位知名小学的校长透露,如果出现生源萎缩学校就将面临生存危机,教师会出现超编,教室会出现闲置,久而久之学校就容易被撤并,所以现在每名教师都要有危机感,力争把学校办好,不论从教学质量上还是德育教育上都要让社会认可。
据了解,许多名校要求教师在假期里“充电”,以达到家长和社会的要求。而在招生之前哈市部分知名小学校也纷纷打开校门,邀请学校附近幼儿园的小朋友及家长到学校做客,让家长了解学校,达到吸引生源的目的。有的热门小学也放下架子到幼儿园进行宣传。
择校使片内学生流失
做父母的都想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在名校的吸引下,许多家长不惜重金给孩子择校。一位家长说,孩子对口校的周边环境太差,再加上校舍破旧,学校里缺少名师,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每年4000元钱的择校费一定要给孩子拿。
哈市一教育界人士说,学校招不来学生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还有一方面原因是片内孩子到知名学校择校。
生源萎缩催生小班额
生源的逐年递减,减出了更大的素质教育空间。自2004年起,哈市出现了一些小班额的学校,国庆小学、兴华小学和东北林大附中等中小学已经在校内推出小班额。每个班级20名学生,甚至有的班级只有十几名学生。实施小班额教学后,老师批作业更仔细,作业形式也由过去的“抄抄写写”改成了“调查实践”,提高了孩子的动手、实践、表达等综合素质,让每名学生都得到发展。
从2006年秋季起,哈市教育局要求市区700余所中小学校普及30至40人的小班额。哈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小班额的普及使操场、实验室、微机室等教育资源的拥挤状况得到缓解,孩子们动手实践的机会将会增多,老师们也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关照学生,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城区学校布局面临调整
哈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区学校布局调整势在必行,哈市每个学年大概有6000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共有6万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哈市生源萎缩,学校布局调整也要将农村进城务工新增入学人口考虑在内,合理测算学校生源数量,合理调整学区。控制和减少学区学生的外流,对于城市中心区办学规模较大的学校,要严格控制班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