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3日电(贺英 记者高长利) “哗啦啦、哗啦啦……”汩汩井水沿着挖掘好的水渠奔向饥渴的豆苗。“出水了!”3日,萝北县团结镇工农兵村党支部书记吴宝库边说边招呼着打井队员和村民向下一作业地块转移。在一旁指挥打井抗旱的市县包村领导晒红的脸庞挂上了欣慰的微笑。
进入6月以来,萝北县出现连续高温天气,比历年同期平均值高3.3℃,创历史新高。截至7月18日,已近40天无有效降雨,县内鸭蛋河等河流多处断流干涸,土壤失墒加快,旱情迅速蔓延加重,形成了萝北县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旱情,农作物大面积受灾。截止8月3日,萝北县耕地受灾面积已达83.25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99.6%。旱田受旱面积68.55万亩,其中轻旱4.35万亩,重旱26.37万亩,绝产37.82万亩;水田受灾14.7万亩,其中轻旱12.7万亩,重旱1.5万亩,绝产0.5万亩。经省专家组到萝北县进行灾情实地检测,预计粮食减产将超过2亿斤,给农民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将超过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将下降2000元。
面对旱情,萝北县高度重视,迅速启动抗旱应急预案,党群齐心同扼“旱魔”,积极开展抗灾自救,形成了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全社会支持的抗灾夺丰收的局面。多方筹集抗旱资金1100多万元,按照“保水稻、救玉米、抢大豆、防病害”12字抗旱方针,制定了抗旱工作方案,先后召开9次紧急会议,对全县抗旱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成立了打井、购置喷灌工作推进组、抗旱药物组、沿江临时泵站建设组、技术指导组、人工增雨组、抗旱资金筹备组、救灾安置组等13个抗旱工作推进组。涉农相关部门逐个乡镇、村屯的查看旱情,针对不同情况分别进行指导,部署抗旱应急措施。启动原有水田井1400眼、旱田井267眼、水罐529个、沿江临时泵2个。在原有灌溉设施的基础上,政府又为每眼新打机井补助2000元,喷灌设备每套补助1500元。目前,已新打机井631眼,其中水田机井75眼,旱田机井556眼,建立抗旱示范区14个,新建临时泵站50个,新购灌溉设备700台套,对10万亩旱田进行了抢救性灌溉。同时,政府出资70万元,紧急从外地购置了5.6吨抗旱剂――旱立停,免费发放给农户,有效缓解了21万亩大豆的旱情,为后期实施抗旱应急措施赢得了宝贵时间。购置人工增雨炮6门,适时进行了四次人工增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局部地块的旱情。
鹤岗市各包村单位也慷慨解囊,帮助萝北县各村抗旱救灾。市委组织部为包扶的肇兴镇送去抗旱资金3万元,市政法委、市体育局、市科信局、市人寿保险公司为包扶的东明乡送去抗旱资金5.4万元,市广播电视局为包扶的鹤北镇森山村送去抗旱资金1万元,市城镇执法管理局为包扶的团结镇工农兵村送去抗旱资金3万元,市供销联社为包扶的团结镇工农兵村送去抗旱资金1万元,市人民银行为包扶的团结镇送去抗旱资金1万元……全县各部门也都积极的行动起来投入到了抗旱工作中,所有的涉农部门、包村县领导、包扶单位、新农村帮建单位都想方设法倾尽全力帮助农民抗旱自救。县总工会为包扶的东明乡送去抗旱资金1.3万元,县政法委、武装部、国税局、档案局、粮食局等单位为包扶的村屯送去抗旱资金各6000元……
广大农民积极行动,利用现有的小潜水泵、小水罐、喷药灌等设备浇水保苗,农民出动机车4000余台次,人工50000人次,共计灌溉水田11万亩,旱田1.34万亩,有效减缓了种子田、高产田、经济作物地块和临界地块旱情。
团结镇党委书记袁翔龙说:“现在,我们的党员、干部、农民齐上阵,千方百计挖潜新水源,能打井的打井,能挖沟的挖沟,多灌一垄是一垄,多浇一株是一株,同时,引导受灾农户发展畜牧业增收,力争将旱灾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