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图片新闻  >  精彩图片
搜 索
跨国界的爱心医生:亚洲著名胸外专家金容珍
2007-08-06 10:28:28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魏然 吴天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图片说明】金容珍到病房看望小患者。

  东北网8月6日电 6月22日,哈尔滨气温高达34℃。

  亚洲著名胸外科专家金容珍这一天再次赶到哈尔滨。高温下离开机场,按惯例他要求司机将车直接开往市儿童医院,越快越好。那里,几名中国孩子和他们的亲人正期盼他的到来。

  56岁的韩国首尔大学医学院胸外科教授金容珍被哈尔滨病患及家属们称为爱心医生。4年中,他利用业余时间10次义务来到哈尔滨,分文不取地在这里亲手缝补了41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柔弱的有缺陷的心脏,将他们从疾病甚至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些孩子最小的出生仅3个月。

  “那些渴盼帮助的小脸经常出现在我脑海里。只要有机会,我就劝说甚至请求我的朋友们帮帮那些被先心病折磨的孩子。”

  2004年4月,哈尔滨市儿童医院与韩国首尔大学医学院缔结友好医院。6月28日,金容珍第一次来到市儿童医院进行学术与技术交流时,医院正抢救一名危在旦夕的先心病患儿。听说孩子的家境贫困,家长至今还在四处筹措治疗费用,他立即拿出随身携带的1000美元,请翻译去为孩子补交了治疗费。随后几天,看到医院里还有很多先心病患儿因家境贫困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金容珍决定,尽最大努力帮助这些一出生就注定要比其他孩子经受更多磨难的先心病患儿。

  回国后,他开始四处为中国孩子寻求帮助,不喜欢应酬的教授开始主动约朋友吃饭、打球……他要创造并抓住一切机会,为中国的贫困先心病儿童募集治疗费用。

  这位在韩国乃至亚洲胸外科都成绩卓著的教授的努力有了结果,两个月后,金容珍再次率韩国专家组来到市儿童医院时,带来了韩方捐赠的价值2万余元的心脏监护仪,为4名先心病儿童成功实施手术并减免医疗费用。一个月后,他再次来到哈尔滨,为5名儿童实施先心病修补手术。此次,他还带来了韩国首尔大学医学院赠送的两台监护仪,他本人捐赠了一台内存大量有关先心病治疗资料的手提电脑和多种英文医学书籍,以及韩国国际文化亲善协会为哈尔滨先心病患儿募集的1.2万元人民币捐款。

  2005年10月,金容珍再率专家组来哈为4人手术,并捐赠了部分手术器械。去年5月,在金容珍的联系和协调下,韩中友好文化协会总裁李荣一率队来到哈尔滨市对儿童医院进行友好访问,并资助6名先心病患儿免费手术,为孩子们送去“六一”国际儿童节的一份特殊礼物……“作为医生,能够通过努力,帮助病人解除病痛,我是幸运的。”

  桐桐的命运是因金容珍教授的到来而改变的。

  出生第二天,桐桐的家长接到医生通知,孩子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单心室,同时合并肺动脉狭窄和动脉导管未闭。这种病在先心病属较复杂型,在全省、全国罕见。由于左、右心房的血液进入同一个心室,动脉血和静脉血混合而导致全身乏氧,孩子的皮肤、口唇、四肢末梢等时常青紫。随着年龄的增长,桐桐的生命离危险越来越近。

  2004年9月3日,金容珍教授来到市儿童医院看到桐桐时,决定冒险手术拯救这个仅7个月大的孩子。手术室内,金容珍和儿童医院心胸外科主任李怀宁等医护人员为桐桐先后实施了主、肺动脉切断缝合,动脉导管切断缝合,左肺动脉加宽,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吻合,房间隔开窗术等5项手术,为一个7个月大的婴儿缝合血管,必须保持半个多小时不变的弯腰姿势,几个小时的手术下来,金容珍的腰几乎直不起来。第二天,当孩子已经暂时度过危险期,桐桐妈妈想感谢手术医生时,教授已乘飞机回国了。

  2007年1月19日,为了桐桐,金容珍教授再次来到哈尔滨,和李怀宁共同为这名不幸的幸运儿实施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右心外置术———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彻底完成了生理性矫治先心病工作,使桐桐从此告别了先天性心脏病。

  现在的桐桐3岁了,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桐桐妈妈说,桐桐最幸运的是遇到了金容珍教授。而金教授说,作为一名医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病人解除病痛,自己也是很幸运的。

  “虽然工作很忙,但就算把每一分钟分成十份,我也要挤出时间来,到哈尔滨为那些孩子治病。”

  身为亚洲著名胸外科专家、教授,金容珍不仅要出诊、手术,还要上课、搞科研,时间极为宝贵。但无论多忙,每年他都要来哈尔滨几次,为患儿手术,培养中国医生。

  每一次来哈前,他都将一周的工作压缩再压缩到前四天完成。周四工作一结束,他便搭乘汉城直达哈尔滨的航班赶来。下了飞机,他会要求儿童医院的接机人员,立即送自己到市儿童医院,为等在那里的患儿体检,选择适合的手术者。其间,一点点时间被浪费,即使不说什么,他的眉头都会不满意地皱一皱。随后的两三天,手术、查房、术后复查……直至周日深夜。周一,再飞回韩国首尔继续自己的工作。

  来到哈尔滨为患儿手术,金容珍唯一的要求是住在距离儿童医院最近的酒店。这样,即使夜间,他也可以随时到儿童医院查房,了解患儿情况。教授的习惯是,手术后不论多晚,都要到病房,看到每个孩子安然无恙后才安心离开。儿童医院的夜班医护人员经常在深夜12点以后,看到这位韩国教授在熟睡的儿童床前,仔细观察他们的反应,认真记录着每个孩子的情况。回韩国前,他会郑重将记录、医嘱交给李怀宁,并要求李怀宁随时将孩子们的情况告诉自己。

  “救人应是无国界行动,希望掌握救人技术的人越来越多。”

  许多同行不理解,金容珍怎么会一边义务救人,一边把自己多年来积攒的技术资料和其在医疗、教学、科研中的经验存在笔记本电脑中,全部赠送给中国同行呢?金容珍的回答是:治病救人的行动是没有国界的,无论哪国患者需要,我都会尽力救治;无论哪国医生,我都希望他们掌握更多的救人技术。

  为此,教授在哈尔滨的每次手术,都尽可能让更多的中国医生观摩,并且无论术前、术中、术后,都会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讲解。为提高中国同行的医疗水平,他还多次联系多名市儿童医院医生到韩国观摩、学习。在他和韩国同事金雄汉教授等高水平心脏外科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下,市儿童医院先心病治疗手术技术取得长足发展,通过两三年学习和锻炼,该院医生目前已能够独立完成许多疑难复杂先心病手术,开创东北地区先河,完成了其他医院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多时间才能完成的跨越。

  “那些孩子康复后红润的笑脸,是对我所有付出的最大回报。”

  市儿童医院院长王延复对金容珍教授始终有份歉意:虽往返首尔和哈尔滨10次,金容珍却还不太清楚美丽的哈尔滨城市是什么样,甚至没有留下一张在市儿童医院以外的照片。4年中,教授一再否决儿童医院为其安排的与工作无关的所有行程。

  听记者提到照片,教授从他的材料袋中拿出一本相册。里面是他手术和帮助过的41名孩子可爱的笑脸。他通过翻译告诉记者:“这些先心病孩子恢复健康后红润的笑脸,就是对我所有付出的最大回报。”指点每一张照片,他可以一一说出他们的病症,手术后的情况,甚至叫出他们的名字。

  金容珍印象最深的是7岁的小龙。小龙手术过程中出现危险,血压迅速降至零。金容珍和韩国专家们用尽各种办法,终于将小龙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当晚,疲倦的他就守在小龙病床前,谁劝都不肯离去,直到小龙从熟睡中醒来。当孩子睁开眼睛,按医生的要求自如地抬起腿,一向严肃的韩国教授金容珍竟高兴地在病床前手舞足蹈,并和孩子聊得大笑起来。这是一直陪同他的中国医生们唯一一次看到金容珍放声大笑。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