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黑龙江省财政管理水平逐年提高 尚存五方面问题
2007-08-13 18:16:43 来源:东北网  作者:刘伟 印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13日讯(黑龙江日报记者刘伟 东北网记者印蕾) 在13日召开的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省审计厅厅长李希龙受省政府委托,向会议报告了2006年度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审计结果显示,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管理水平逐年提高,但仍存在五方面问题。

  报告中说,根据有关规定,省审计部门主要审计了省本级主管部门2006年具体组织省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省有关部门2006年税收计划执行情况及全省地方税收征管情况,省直20个部门及部分所属二、三级单位2006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4县(市)转移支付资金以及重点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

  审计结果表明,2006年省政府有关部门及单位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心,加快推进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大力推进财源建设,着力强化收入征管,不断壮大财政实力,有力地支持了全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通过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下转移支付力度,有效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积极促进了社会和谐;进一步加强财政财务管理,努力增收节支,圆满完成了各项收支任务。

  预算管理:预算编制不够完整

  省级财政预算管理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年初收入预算编制数额较低,年末超收数额较大;预算编制不够完整,一些项目未编入预算;年初支出预算未下达或未全部下达,部分项目预算编制不够具体,项目资金落实比例低;部分专项资金下达较晚;综合预算仍不完善,64个有预算外资金结余的省直部门仅有35个将结余资金编入次年部门预算,其余29个未将结余资金编入部门预算。

  税收征管:违法违规资金数额较大

  税收计划完成及税收征管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部分市地及县地税局应征未征等各类违法违规问题资金数额较大,部分市县(区)存在应征未征税金、混淆入库级次、人为调节税收进度、延压税款等问题。

  预算执行:编制不够完整追加过大

  省直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是:部门预算编制还不够完整,预算追加过大,且大部分用于补充经费超支。有“二次分配权”的部门在项目预算编制和分配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部门规定的申报时间较晚,受理期又相对长,导致资金在年末才下达,使得当年预算安排的资金难以在当年发挥使用效益;专项资金申请立项程序不规范,资金分配不同程度地带有随意性;少数专项资金在安排上存在超范围问题。一些预算改革措施还没有落实到位,预算执行还不够严肃。少数部门继续保留银行账户,年末银行账户余额数额较大,造成资金闲置、虚列挂账、自行借出等问题;有的项目经费没有单独记账、单独核算,少数部门定额经费与项目经费没有分账核算,项目支出没有支出明细;定额管理的公用经费超支较为普遍,有些部门车辆超过了预算核定数,交通费支出超预算严重。财务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二级预算单位体现比较突出。其中,未经批准超标准发放奖金补贴、收支不纳入预决算、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往来款项清理不及时等问题较为普遍。

  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使用:部分没有编进预算

  省级转移支付资金审计调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是:预算编制不完整,有些转移支付资金没有编进政府预算。在编报年度本级预算中,应向本级人大报告各项转移支付补助13亿元,但少编报3.1亿元。有些转移支付政策没有执行到位;有的专项设置交叉重复;有些专项资金下拨较晚;有的村级经费管理不够规范,被乡镇挤占。

  转移支付审计调查中,还发现有的地方自身经济发展不足,依赖性较强;转移支付结构不尽合理,专项性质资金比例过大,地方可支配财力不多等需要引起各级政府关注的问题。

  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存在问题

  今年上半年,省审计厅组织全省审计机关开展了财政涉农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

  20个县(市)新农村建设财政涉农资金投入、拨付、使用和效益情况审计显示,存在财政部门套取上级投入财政涉农资金、挤占挪用扶贫滚动发展资金、滞留、滞拨新农村建设财政涉农资金、以及设备闲置,不能发挥效益等问题。

  对全省2005至2006年度水利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审计表明,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使用上述资金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使农田水利设施得到良好改善,达到了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一些地方和单位仍然存在滞拨水利专项资金、执行项目计划不严格,擅自调整建设项目,改变水利专项资金用途,工程管护工作不到位等问题。

  对全省2006年度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投入、使用及危房改造工程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从审计情况看,投入危房改造资金从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目的,但在危改资金管理、项目管理中还存在一定问题。部分市县违规使用危改资金,挪用“以奖代补”资金,部分施工单位存在多计工程价款以及工程质量等问题。

责任编辑: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