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5日电 去年8月,伊春实施“先锋工程”,时至今日,活动取得喜人成果。
这要归功伊春将早已开展的“三个带头人”活动,同实施“先锋工程”相结合。
所谓“三个带头人”,是指争做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带头人、争做精神文明建设的带头人、争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带头人,它为“先锋工程”的实施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载体。
投身林改的先锋
乌马河林业局,是伊春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局,去年4月29日,林权制度改革在该局拉开帷幕。
然而,改革之初,众多职工群众却持观望态度,原因一是怕政策变,二是对发展林下经济心里没底儿。
争做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带头人,该局乌马河经营所党员蒋永彬,率先承包了9.3公顷的林地,并在林地内栽植落叶松1万株、云杉3000株,栽培木耳2万袋。当年,他纯收入2万元。
林权制度改革,该局3个试点林场(所)的45名党员,共承包林地540.9公顷,两年内造林94.6公顷,有19名党员发展起林下经济。在党员的示范影响下,3个林改试点林场(所)的992个职工群众户承包了林地,占职工群众总户数的90.3%。当年,他们便更新造林12121.5亩,植树311.2万株。
截至目前,这3个试点林场(所),已有117个林地承包户,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帮扶下,发展起林下经济,如栽培木耳、五味子、人参等,养殖鸡、牛、狍、狐、野猪、林蛙等,每户年均收入达到2万元,是林改前的4倍。
服务群众的公仆
成立“党员自营经济研究会”,是伊春桃山林业局党建工作的一项创新。
首先,林业局党委成立“党员自营经济研究总会”,下属的基层单位,成立14个“党员自营经济研究会”,每个研究会,选取会员15至20名,对会员要求是:具有一项致富专长,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比例不低于80%,适当吸收非党致富能手和技术骨干。
“党员自营经济研究会”的职能是:每年至少召开2次会员大会,研究适合本地发展项目;每年至少组织会员进行2次以上的外出参观学习;每名会员要至少联系2个职工户,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
“桃东林场党员自营经济研究会”会员王崇泗,是当地有名的水稻大王,他种的2公顷水稻,成了附近职工群众参观学习的基地,他既要为联系户提供技术指导,又要为参观者讲授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整日忙得脚打后脑勺。
在“党员自营经济研究会”的引导服务下,桃山林业局职工自营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眼下,全局从事家庭经济的下岗职工、待业青年和无业家属,已达26493人,占全局人口的53%,有自营经济项目的家庭为13209个,占全局总户数的82.4%。在这些自营经济户中,人均年收入1500元以上的为2112户,人均年收入2400元以上的为1635户,人均年收入3000元以上的为1067户,人均年收入8000元以上的为897户。
私营企业的脊梁
近年,伊春友好林业局的非国有经济发展迅速。目前,全局非公有制企业已发展至44家,去年,非公有制企业的生产总值已占全局生产总值的70.5%。
适应新形势需要,友好局开始把党建工作重点放在非公有制企业内部,在这些企业中,大力发展起“四建、三创、两提高”活动。“四建”,即在这些企业中,全面建立党、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三创”,即在这些企业中,开展党员思想观念、党建工作载体、党员管理创新;“两提高”,即在这些企业中,实现企业效益和员工收入提高。
这些举措,有效激发出这些企业中党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并使这些企业的党员和积极分子人数,由原来的323人和82人,增加到415人和136人。
目前,伊春正在农村、国有企业特别是林场(所)、社区、“两新”组织、机关和事业单位,有声有色地开展着“争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锋”、“争当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先锋”等项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