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6日电 14日,省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分组审议了关于全省200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黑龙江省2006年财政决算和2007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2006年度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审议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对三个报告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上半年我省宏观经济总体运行情况和微观景气状况都处于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双过半”。2006年省本级决算草案较好地反映了预算执行情况;2007年上半年全省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支出运行正常,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审计工作紧紧围绕全省经济工作中心,依法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各项审计监督,审计效果比较显著。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组成人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审计报告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组成人员认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意识,依法规范收支行为,提高预算执行的自觉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完整性,切实加强财政财务的监管,逐步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转移支付资金的审计工作,促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要继续深入开展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与合理使用。
有的组成人员认为,要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提高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依法履职,正确使用权力,增强决策与管理能力,减少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审计机关要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计划报告认真研究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一些组成人员认为,要解决石油过分依赖问题,加快石化产业发展。应进一步加大对上争取和与中石油合作的力度,把增加石油和天然气供应落到实处;调整产业链配置,最大限度地为地方“吃配”创造条件。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推动经济金融和谐发展。应尽快开展诚信市县、诚信乡村、诚信企业创建活动;尽快建立资源共享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查询系统;大力推进直接融资。
有的组成人员建议,要关注民生,高度重视物价监控,公共财政要加大对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的投入。加大节能减排的工作力度,落实好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全力推进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等重点工程。加大大项目推进力度,从源头上形成大项目的投资主体,解决资本金和银行贷款问题。同时要高度关注和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我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财政报告加速培育新的大的财政增长点
有的组成人员提出,上半年我省财政收入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增幅偏低,应加快发展地方经济,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加速培育新的大的财政增长点。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政资金应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转向公共服务,针对当前食品价格上涨的情况,要及时对生猪生产和低收入阶层进行补贴。
有的组成人员提出,加大一般转移支付的比重,减少专项转移支付的比重,增加地方政府统筹运作财政资金的能力。应加快项目决策,加速资金下拨,加强资金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加强财税部门的协调配合,科学分析收支增减因素,积极稳妥编制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