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建设一流为农民服务医院——记新发红十字医院院长战胜军
2007-08-19 08:59:27 来源:经济日报网  作者:倪伟龄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19日电 题:建设一流为农民服务的医院——记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发红十字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战胜军

  他创造了生命的奇迹——3次直面死神的挑战!

  1994年2月,他突发心肌梗塞,晕倒在手术台旁。2001年1月,他再次累倒在手术台侧,做了动脉搭桥和室壁瘤切除手术。2004年10月,他被确诊为肺癌,做了左肺上叶切除术。术后第7天,刚刚拔掉胸腔引流管,刀口还没拆线,他坚持要出院。当患者得知他身患癌症正在化疗仍坚持上手术台时,感动得流下热泪。

  这个把自己全部感情和生命都与农民的健康和生命联系在一起的人,就是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发红十字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战胜军。28年来,他扎根乡村医院,抢救了6000多位危重患者,做了11000多例手术,最多一天做13台手术。他现在仍每天坚持在手术台上,为农民解除病痛,与病魔顽强抗争。

  常年与死神搏斗,战胜军对生命的价值有着更深刻的理解:“生命告诉我们,谁也带不走什么,却能留下什么。生命的价值不在于能活多久的长度,而在于生活内涵的厚度,在于你对社会、对家庭、对真理的责任和追求。”战胜军是怎样在医生这个岗位上诠释生命的价值呢?

  “尊重生命,关爱病人,不以医谋私。”战胜军以身作则践行着这个誓言。女儿10岁时得阑尾炎,是当院长的爸爸做的手术,医疗费却分文不少。岳父、妻子、妻妹的手术也都是他做的,医疗费、理疗费都按医院的规定交。在别人看来,这有些不近人情,但战胜军觉得就应该这么做:“哪有看病不花钱的地方?若当领导的以权谋私,这个单位能好吗?”1998年,他用省下的钱为职工买了一辆通勤车。这辆车接病人、送职工,连职工婚丧嫁娶都用过,就是战胜军不得私用。他算了笔账,乘大车到城里办事开会,一次得花几十元,而坐公交车来回才4元钱。一次下乡义诊,12人的医疗队,只花了48元钱。而医院每年送业务骨干进修,上万元的学费他从不吝惜,花几十万元买医疗设备他特别重视。现在医院资产已增至1174万元。战胜军心中一名好医生的标准是:“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把病人的健康作为自己生命的全部责任。”

  年已七旬的马桂香老人,患胆结石,术后刀口崩裂,胃肠涌到腹外,生命垂危。战胜军为老人垫付手术费,经3个多小时的抢救后,老人脱险了。在术后20多天里,他守候在老人身旁喂吃喂喝、帮助梳头、接大小便。老人哭着说:“战院长,你就像我的亲儿子!”战胜军笑着说:“我就是您的亲儿子!”向东村农民黄朝师脾破裂住院,他爱人和孩子常年患病,生活困难。战胜军免除他2500元的医疗费,还从家拿出1000元给他养病,患者感动不已。1998年,一个外科医生收打工农民600元红包,战胜军立刻解聘了这名医生,向农民道歉退钱,并对全院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医院还制定了“单价种限价收费制”和“基本用药采购目录制”及《医患协议书》等。

  战胜军曾立誓“建设一流为农民服务的医院”。在新发医院候诊厅墙上,挂着一张收费价格表。100余种农村常见病的收费标准,让患者一目了然,这比市区同类医院收费低一半还多。为让农民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战胜军几乎成了内、外、妇、儿、麻醉皆通的“全科医生”。他常常是用望闻问切方法,在患者腹部轻轻叩一叩、在胸腔听一听,就能准确判断病情。他做的阑尾炎等手术刀口缝得又小又细,双城、大庆的患者,甚至连城里的病人都慕名前来要战胜军做手术。

  今年54岁的战胜军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二届中国医师奖等荣誉称号,黑龙江省委、哈尔滨市委做出《关于开展向战胜军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战胜军说:“最重要的是要把新发医院建成农村卫生院中医德医风最佳,诊疗收费最低廉,服务技术最好,就医环境最舒适的医院。”战胜军的愿望不仅是新建成的医院大楼,还要造就一支农民信赖的农村医疗卫生队伍,为全国3万多个农村卫生院带个好头。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