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0日电 哈市城市中心区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规模两级分化严重,出现了一批超大型和超小型学校。城市中心区在校生不足国家生均建筑面积标准一半的中小学校有98所,占城市中心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总数的43%。
国家生均建筑面积标准为小学7.9平方米/生,初中9.8平方米/生。
超小型学校造成教育资源浪费、教育支出成本较高,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今年8月末,哈市将全面启动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生均建筑面积超过国家指标、入学半径过大、在校生人数不达标等公办小学和初中学校均被列入调整范围。
哈市出现“超大” “超小”规模学校
据哈市教育局统计显示,哈市城市中心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有229所。在校生达到一半以上规模的学校有131所;在校生不足国家生均建筑面积标准一半规模的学校有98所,其中小学不足500人的学校有59所,初中不足600人的学校有39所;超小规模学校有31所,其中小学不足200人的学校有11所,初中不足300人的学校有20所。
目前哈市城市中心区学生分布明显不均衡,出现了“超大”、“超小”规模的学校。一方面,一些名优学校由于校舍资源相对不足,“大班额”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控制。城市中心区小学超过1000人、初中超过1200人的学校有44所。
另一方面,随着现有城区学龄人口的减少和城市周边住宅小区的开发,城市中心区学校生源不断萎缩,使得一些学校在校生逐年减少,已经出现了一批规模过小的学校。目前,城市中心区在校生不足国家生均建筑面积标准一半的学校占城市中心区公办校总数的43%;生均建筑面积超过国家规划面积的学校有86所,占38%。其中,生均建筑面积超过国家规划面积10%以上的学校有74所,占32%。
“择校”加剧“冷”“热”不均教育资源浪费严重
哈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指出,“超大”、“超小”规模学校的出现,源于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网点布局不合理。近年来,哈市城区中小学结构布局经过多次调整,学校布局总体趋于合理,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但是随着新城区开发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受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的影响,城区公办学校的分布发生了较大变化,学校布局出现了新的不平衡和不适应。“择校”加剧了学生从薄弱学校向名优学校的流动,导致了区与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生源的“冷”“热”不均。
哈市城市中心区小学超过1000人、初中超过1200人的学校中南岗区占一半以上。而城市中心区小学不足200人、初中不足300人的学校有31所,这些学校主要分布在道外区和香坊区,约占81%。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学校之间的“冷”“热”不均带来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由于绝大多数学校规模过小,生师比远远超过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例如,香坊城区小学校的平均生师比为10:1,道外城区初中学校的平均生师比为7.4:1,都远远超过国家和省定标准),教师资源浪费较大,教育支出成本较高。一些薄弱学校由于学校规模过小,教师更新较慢,使得教师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都出现了明显的不合理,很难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城市中心区公办小学初中均属调整范围
据哈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布局调整的范围是城市中心区的公办小学和初中学校。即:小学、初中生均建筑面积超过国家规划面积指标10%(即小学超过8.7平方米/生,初中超过10.8平方米/生)的学校;有两所同类别学校或有一所小学、一所初中学校相临,学校均达到规划面积(即小学7.9平方米/生,初中9.8平方米/生),但又都不超过规划面积10%的学校;学校在校生不足200人,初中在校生不足300人的学校。
这位负责人表示,调整要尽量做到薄弱学校往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调,规模小的学校往规模相对较大的学校调,校舍破旧的学校往新校舍学校调,师资力量弱的学校往师资力量强的学校调。
在主交通干线范围内,有两所小学、两所初中或有一所小学和一所初中学校,两所学校均在调整范围内,应调整为一所小学或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调整后生均建筑面积应达到国家基本面积指标。小学生均面积超过国家规划面积10%以上,但周围没有供合并的学校,由于入学半径过大,不适合进行布局调整的,应举办学前教育班,使学校在校生容积率达到95%以上(小学班额按每班40人计算),初中生均建筑面积超过国家规划面积10%以上,可不受交通主干线限制,通过临近两所初中学校合并或联合办学等方式进行调整,使调整后的学校容积率达到95%以上。(班额按每班45人计算)小学在校生不足200人,初中在校生不足300人的学校,应考虑与相临学校进行合并性调整。
据悉,到2008年末,哈市力争完成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网点布局调整工作。
名词解释:“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于1968年提出的。他把“马太效应”定义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