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绿色肉篮”——望奎生猪基地发展调查
2007-08-22 09:30:3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张显廷 韩雪峰 杨欣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22日电 7月26日,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一行来到望奎,详细了解生猪产业发展情况,看到在猪源紧张、猪价达到高峰的情况下,望奎还有近50万头的存栏量,老百姓仍然有钱赚后,称赞这个县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协调1000万元贴息贷款,并协调北大荒肉业出台保护价格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个做法对全省乃至全国发展生猪产业极具参考价值。

  据了解,到7月末,望奎县生猪饲养量95万头,出栏数量46万头,存栏55万头,较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上升。春节前后入栏的仔猪,出栏时每头至少获利400元。

  在望奎卫星镇水头村大庙屯,于秀云告诉记者,5月份以来,她家卖生猪已收入2万元,还有15头,按照现在每公斤14.4元左右的价格,还能收入2万多元。于秀云邻居张国华家猪圈大猪小猪满满的,她拿出自己绘制的饲料价格曲线、生猪收购价格曲线图给记者看,她家今年挣4万元没问题。

  现在,望奎养猪户每头猪的利润可达到350元到400元,有的甚至达到了500元。

  抗住市场冲击风险——低迷时政府施援手

  2006年,全国各地猪肉价格大幅“跳水”,望奎县生猪产业也处于亏损状态,猪贱伤农,全县空栏率达到40%左右。

  低迷时期,望奎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多次到生猪养殖户、村、场等地调研,掌握了详细准确的数据资料。

  经过深层次分析和冷静思考,他们认为,产业低迷,除了价格周期性波动和市场供求变化因素外,还有产业化水平较低、规模不大、市场发育不健全等原因。按3年左右为一个生产周期为计,生猪产业即将迎来波峰。为此,全县应抓紧补栏,通过规模化、品种优化、服务全程化等举措扩大生猪生产发展规模。

  随即,通过积极向省里争取财政贴息资金38万元,对种猪场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基础母猪养殖户进行扶持,养猪户有了信心。他们还投入1000万元专项信贷资金,其中500万元用于扶持仔猪入栏,农户承担一半利息。春季生猪入栏会战,两个月时间,入栏生猪14万头。每入栏一仔猪给贷款50元,利息减半。

  去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170万头,出栏105万头。生猪产业不但没有萎缩,抗住了市场冲击风险,养猪户更增强了发展信心,形成了良性循环的态势。去年下半年以来,望奎县生猪价格开始回升,7月末达到盈亏平衡点,养猪户开始盈利。

  龙头+基地+农户——企业与农户上紧效益链条

  北大荒肉业,是望奎县生猪产业的龙头。在抵御市场风浪、促进产业有序发展中,北大荒肉业,发挥了强劲的拉动作用。北大荒集团宝泉岭肉业投资2.1亿元上马的年屠宰加工200万头生猪项目,构筑起公司+基地+农户的生猪产业化格局,基地建设规模和水平快速提升。

  保护价收购让望奎的养猪户有了底气。去年上半年,望奎县委、县政府与北大荒肉业协调,加大对基地的反哺力度,对新入栏50头生猪以上的养殖户全部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每公斤6.1元收购。全县有6.8万头入栏生猪纳入北大荒肉业保护价收购范围。

  据介绍,6.1元的价格,一头生猪可获利60元左右,企业勇于承担风险和损失,保护了农户的利益,养猪户少赔了钱,北大荒肉业也获得长久的利益——充足的猪源。

  龙头+基地+农户,在望奎成为紧密连接的链条,并发挥出效益。去年,在养猪产业低谷时期,全县生猪产值8.7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80%,全县农民养猪纯收入1.65亿元,农民人均养猪收入423元,占农村人均收入的30%。

  跳出传统的“普养”——推进规模化养殖

  市场阵痛,暴露出生猪产业发展深层次问题:小规模大群体的“普养”方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抗震动能力不强。

  对于养殖方式的多重弊端,望奎县大力引导养殖户向规模化发展,去年投入500万元支持建养猪小区、发展大场大户,养母猪大户。全年,投入生猪基地建设资金1.2亿元,县领导意识到,作为生猪产业大县,必须走良种母猪自繁自育的道路。目前,这个县新增千头以上猪场16个。蜂源养猪场、火箭养猪场、通江养猪场等已经建成使用。

  火箭乡科学养猪协会采取统一为会员和农户购买优良种猪和二元母猪,统一协调贷款,统一圈舍等“七统一”的养殖模式,降低养殖成本,增加收入,扩大规模。

  通江镇采取领导干部带头、股份经营、招商引资等办法,发展生猪养殖大场大户,引导和鼓励养猪户滚动发展,扩大规模,提档升级。在每个村建一个标杆型养殖场,每个屯抓2户规模养殖示范大户,一人带一屯,一屯带一村。

  目前,全县有200头以上大场、大户2000个;500头以上大场、大户200个;建成养母猪专业村45个、专业屯306个,年出栏千头以上大户达50户。

  今年上半年,这个县生猪饲养量、出栏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0.9%和19.9%,良种母猪存栏1.65万头,同比增长15.4%。

  树“龙江猪”品牌——长线养猪策略保品质安全

  实施长线养猪正成为望奎县“猪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数量上的短线调整,走规模化发展之路,带动产业化发展水平,减少市场风险,大力推广“猪舍一沼气池—厕所”、“猪舍—沼气池—棚室蔬菜—厕所”的立体养殖模式,树“龙江猪”品牌形象,保绿色生猪品质安全,从配套产业开发和节省投入上增加收入,降低生产成本,望奎猪经济正向更理性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望奎县通过改进饲养方式,采用自动给料、自动饮水、猪舍普遍封闭、用沼气生产技术处理粪便等方式,实现了无污染生态养殖,成为我省绿色生猪生产基地,绿色猪肉远销到俄罗斯、韩国、朝鲜等国家。

  为保证望奎绿色生猪的品质安全,这个县在生猪生产监测上,切实加强生猪生产投入品管理,严厉打击非法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行为;在生态养殖小区环境污染整治上,以每平方米补贴15元的方式鼓励养猪户建立三级沉淀池,防止粪便直排,对达不到要求的猪场实行强制关闭,对直接排污的采取说服教育,不听劝阻的,给予处罚,并限期改进。

  望奎县生态家园富民小区,推广了猪、沼、厕三位一体生态养猪模式,小区内建有太阳能保温猪舍10栋,每户一次入栏育肥猪40头。小区以沼气综合利用为纽带,充分利用太阳能光热资源,将温室、沼气池、燃池、猪舍、厕所、太阳能保温房、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炕连灶、节能炉具、节水灌溉等技术组装配套,生产绿色生猪。

  为猪建立档案。在盛态源千头养猪场,每头猪都有档案,详细地记录着疫病防治情况,从生长的每一个环节入手对猪场实施全程监控。

  7月23日,望奎县邀请省畜牧兽医局技术专家服务团为养猪户“传经送宝”。举办养猪技术培训班,对乡镇主抓生猪产业的领导、村级防疫员、养猪大户进行培训。县畜牧部门技术人员深入到户、场、村,靠前指导,解决技术“一公里”问题。

  望奎县生态家园富民小区,推广了猪、沼、厕三位一体生态养猪模式,生产绿色生猪。侯良 摄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