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加快产业升级 黑龙江省生猪加工期待龙头 “舞”起来
2007-08-27 09:47:1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蔡韬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27日电 研究龙江生猪的持续发展,加工环节绝不能绕过——因为一头连着生猪养殖户、一头连着肉制品市场,是整个产业链条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近几年来,金锣、雨润、高金等一大批知名加工企业落户我省。目前,我省生猪加工企业有几十个,年屠宰生猪2300万头,深加工能力1600万头。

  合同履行难企业农户利益难对接

  采访中,几乎所有加工企业负责人都非常看重与农户和基地建立稳定、和谐的互惠关系,并直言没有生猪养殖业的支撑,企业就无法生存。“肉贱伤农、肉贵伤企”的道理似乎不言自明。然而,另一方面,养殖户却流露出对加工企业的不满:“地方税收减免,土地优先使用,肉价低时虽然以保护价收了点儿,可肉价一高他们就不收了,企业减产有的甚至干脆停产。”

  企业负责人也是苦水多多:“宰猪价低靡时,我们高于市场的保护价收购,可是合同只规定收购价格,没有量的保障。价低时农民把猪卖给当地的加工企业,价高就卖给南方的商贩。合同根本就约束不了他们。”

  畜牧专家及一些业内人士建议,猪肉价格也应实行政府指导价,制定最低保护价和最高限价,建立抵御市场风险应急预案制。重新规范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合同,根据市场需求量指导生产,使生猪数量在科学范围内波动。

  企业要发展自身加快产业升级

  “龙头舞,则产业兴。龙身活,则行业旺”。

  龙头加工企业对周边养殖基地的带动作用是有目共睹的。雨润刚一落户双城,周边就建起十几个规模养殖场;北大荒肉业在宝泉岭建厂后,周边2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增加到20多个。巴彦县兴隆金锣集团年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头,2006年屠宰加工79万头,2007年屠宰加工21万头,主要产品猪分割肉已远销北京、上海、长沙等多个大中城市,拉动该县3.6万农户发展生猪养殖。

  望奎镇养猪大户魏丽艳说:“我养猪十多年了,以前养猪每年出栏五六百头,现在宝泉岭落户望奎,我计划养猪年出栏1500头至2000头。”

  为什么猪肉价格高的时候我们的加工企业就不愿意收购了?

  企业说,现在企业不敢给基地投入资金,没有保障机制,回报率低、风险大。猪价低时加工企业要反哺一个6000头猪的养殖场大概要12万。

  省畜牧兽医局综合处处长陈宏认为,我省加工企业精深加工比例太低,消化高价原料肉能力差。企业要突破精深加工,要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力度,要加大设备的技术改造和更新,增强市场调控能力。一个成熟的企业要有成熟的市场战略,要增强营销能力,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有利就生产,微利就停产,那么下一轮竞争中市场就会忘记它。

  一位来北方贩猪的客商说,我们千里迢迢把猪运回去都能赚钱,本地企业却不赚,这怎么可能,你们要好好琢磨琢磨了。

  龙猪抖威风政府要发挥多项职能

  加快生猪产业发展,必须依靠龙头企业与大市场的对接,因为龙头企业能够开拓市场、带动农户、深化加工、拉长产业链、提高综合效益。采访中,几家龙头加工企业的负责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政府要发挥多项职能,建立真正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养殖基地建设,国家要制定扶持基地的投入机制和对龙头企业的保障机制。

  扶优限劣,加大扶持大中型生猪加工企业的力度,淘汰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的小企业,真正提高猪肉加工能力。

  政府要致力于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有的地方政府一味追求招商引资的政绩,无原则的“减免、扶持、补贴”,一旦不减不补了,有的企业就拍拍屁股走人了,买单的还是政府。要找真正有实力、有竞争力、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才能促进一方发展。

  密切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和风险保障金,坚持基地与龙头企业同步建设。建立预警预测机制,研究和把握生猪市场的基本规律,控制猪价大起大落,免得伤了农户也伤了企业。

  引导人们正确对待猪肉涨价,工资涨了,股市涨了,房价涨了,猪肉涨价也是正常的,如果一头猪利润只停留在150元的话,农户们宁可去打五天的零工。

  发展龙江生猪深加工,政府和企业要做的事还很多。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