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7日电 哈站站前地区作为冰城的第一张名片,整体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哈市的对外形象。同时作为哈市最大的交通枢纽,站前地区的小环境与整体秩序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哈站周边区域的大环境好坏。近一段时间,很多外地旅客对站前不同时段出现的一些脏乱差等问题进行了反映,记者连续选择在早晚和深夜这些有关部门管理的空档时间内进行了走访,记录下了发生在站前的一些怪现象。
摩的在人群中乱窜
23日17时30分许,记者与同伴从月牙街来到哈站站前广场,在哈铁工务段前看到,大量的车辆聚集在这里,将这里的道路弄得拥挤不堪,这些车辆全都散乱地停放在这里,很多赶往候车楼方向的行人只能在车辆空隙中穿行,虽然旁边就是一处停车场,而且停车场内有空余车位,但是这些车就是我行我素将车横在这里,致使大量从道里方向通过月牙街进入南岗方向的密集车群,全都被迫在这里缓慢行驶。
在哈站行包分理处前的空地内,一些货主更是有恃无恐,将大包货物散乱地堆放在人行道上。记者上前询问这些东西让放这吗?一名中年女货主说到:“谁敢说不让放,你看他们把寄存的牌子都放路中间了,我的东西一会就拉走谁也管不着。”记者仔细一看,原来招揽生意标有“寄存”字样的牌子就放在货物大堆边上,牌子后边还有一辆小手推车。
在哈站正面大钟位置附近记者看到,这里秩序也是乱糟糟的,在售票处前人群突然一阵骚动,一辆大摩托车突然在人群中轰鸣着冲出来,在售票处前突然停住。这辆摩托车刚停下,人群中又传来一阵骚动,原来是几辆摩的在人群中疯跑起来,摩的竟然跑到大钟前的广场上拉客挣钱,这些摩的犹如疯狂老鼠,完全不管广场上行人的安全,在人群里横冲直撞,刹车声和行人叫骂声不时传来。记者询问一位卖水人员了解到,这些摩托车和港田车一般在上午执法人员值勤时不敢这么放肆,多在一早一晚冒出来拉客挣钱。
商贩诓骗外地旅客
18时许,在站前的几处地下商场入口处记者看到,这里的场面更是有一番特点,大量旅客聚集这里,地下商场入口处的护栏基座上,横躺竖卧的人员将这里空地占据,这些人员的旁边散落着大量垃圾杂物。在一面馆广告下面,一条一米宽数米长的广告牌子已经破烂不堪,只剩下一个铁制的框架还留在这里,任凭行人在这里坐着,而这个废弃广告牌的架子不时还将一些路人的腿脚绊住,上面的铁丝还对行人的衣物和包裹构成了威胁。
就在记者现场采访时,在地下商场入口处传来了一名操外地口音女子的争吵声,记者望去,只见两名戴着帽子用头巾包裹着脸的商贩正在和这名外地旅客争执着,原来是一名卖松子的女商贩不知用什么办法骗了这名外地旅客,外地旅客在发现被骗后回来找到这名商贩理论,结果旁边另一名商贩过来帮腔,在被外地旅客指责骗人行为时,地下商场内又跑出一名商贩企图帮助那两名同行把这名外地旅客赶走。这时和记者一起来的同伴立刻端起相机准备拍摄,商贩中一人发现有人拍照时,竟喊到:“妈呀,来了,快跑!”只见刚才还和外地旅客逞凶的两名商贩急忙把钱扔给外地旅客,拎着装松子的筐就向地下商场方向跑去。
拉客住店上演全武行
18时30分许,记者来到在哈站出站口附近,这里人群更是密集,每当有大批旅客出闸口时,就会有一群人热情地迎过去,这些人基本以中年妇女为主,她们见到单独下车的外地人就过去拉他们去住店,只要对方一搭话这些人就会和对方没完没了地纠缠,有时竟以帮助对方拿行李为由企图强行拉客。由于记者和同伴都背着包,走在出站的人群中也有点像下车的旅客,一名妇女挡住了去路想拉去住店,记者和同伴一开口说话,这名妇女听出是当地人,就闭上了嘴躲到一边。
在靠近出租车停靠站,一大群人又向出站的旅客扑来,这些人都是出租车司机,他们有的上来强拉旅客上自己的出租车,有的直接帮助搬行李,各个都笑脸相迎。记者放眼望去,出租车棚灯和前后车灯将这里弄得异常明亮。大批出租车都挤在道路上,车群已经没有了在停靠站里的秩序,整个哈站靠近铁路街街口区域已经被车辆堵死,这里已经变成了一种混乱无序状态,每一名路过这里的人员都是出租车司机争取变成乘客的目标。记者用山东口音与其中一名揽客人员一搭话,呼啦一下就围过来数名人员,记者提出要到博物馆附近的一条小街时,几名人员都提出不去,而有愿意去的竟提出车钱看着给。
说话间,在靠近铁路街口一“寄存”牌子附近,人群突然一阵混乱,两名人员竟厮打到一起。原来是一名中年妇女和一名四川口音男子因住店一事发生争执,围观人群跟着起哄,厮打中男子不是对手跑掉了。这时一辆长途大客车在这里下客,立刻又一群人围过去,一些卖水果、小吃的商贩也将摊子推过去,这里的环境和秩序被弄得一塌糊涂。沪士大厦后侧的一条街路,是几条通往平房区公交线路的终点站,每当有乘客下车,就有人就在道边小便。一名自称是某线路的工作人员介绍,车队在这里修了一个简易厕所,但是一些人还是随地小便。记者在靠近松花江街一侧的出口处看到,这里夜晚的环境异常肮脏,地面上大量烤苞米留下的苞米叶子堆成了几大堆,商贩的摊床几乎将道路堵死,单个行人还可以勉强通过,每当有公交车进入这里就立刻乱成一锅粥。在靠近沪士商场附近,聚集的数台出租车都是去平房区进行拼客的,他们将这里道边一侧全部占据,见到有人过来就上去搭腔。
妖艳女子当街拉客
22时许,记者和同伴来到站前北苑一侧路段,这里虽然没有白天拥挤,但是发生在这里的“节目”并不比白天少。记者和同伴从这里通过时,不知什么时候一名打扮妖艳的中年女子悄悄靠拢过来,她过来就介绍,两位小老弟住店吗?我那里被褥干净、小姐也干净。记者和同伴以诧异的目光看着这名女子时,这名女子竟过来拉起记者的胳膊要走,在被断然拒绝后,这名女子骂骂咧咧地走了,走出不远后又悄悄地向其他路人靠拢过去。
记者和同伴进入地下商场准备从这里横过马路去候车大厅时,地下商城内竟被人用绳子和铁网堵住,还有一处地下通道内竟然用铁闸门锁着,其中一处还有两名更夫模样的人坐在里面看守着。记者询问这里怎么堵上了,不说是24小时出入口吗?一名中年男子介绍,横穿红军街一侧的通道是24小时通行,想到候车大厅方向,从龙门大厦一侧横过马路。
医托专忽悠老实人
24日5时许,记者再次来到哈站站前,聚集在旅客出闸口位置前的出租车密密麻麻,车辆都按顺序来到出租车停靠站等客,和夜晚的混乱状态形成了鲜明对比。记者仔细观察后发现,几名穿白色制服的人员就在出口不远处的一辆白色面包车内看着这里。记者在出闸口位置看到,几名中年妇女出现在出站的人群中,她们不同于揽客住店和拉客乘车人员,她们专门询问旅客中是否有来看病的,这些人询问的对象基本选择外地农村打扮的人。记者发现,这些人一见到农村打扮的旅客就上去问:“哎呀,这不是大妹子吗,又来看病呀,上次不是看了吗?”遇到一些被她们这一忽悠弄蒙的人,她们就一边走一边吹嘘认识省城大名医,啥病都能看好。
记者跟踪了一名医托来到海关街一侧发现,这些医托分工明确,在这里有专门人员向被骗者介绍医院情况,在取得被骗人员信任后她们就上车走人,而医托还返回站前继续拉人。记者故意与一名医托走了个对面,在询问哈市哪有好医院能看病时,这名医托一再炫耀在哈市医疗界混了半辈子没有看不了的病,记者询问精神病有看的吗?这名女子立刻一翻脸走人了。
随着早晨上班时间的临近,哈站前一些特殊人员陆续离去,这时睡醒觉的乞讨人员又出场了。只见这些人陆续从四面八方汇集过来,分别把守各自的地盘,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地下商场起火众人惊
24日17时30分许,正处在紧张而又繁忙的客流高峰时间,站前广场内人群如潮涌。突然一阵混乱,在大钟前的广场上,滚滚浓烟从地下涌出,人群惊慌失措从地下商场里跑出,原来这里发生了火灾。一辆辆消防车呼啸着冲向站前广场,大批消防战士冲进地下商场。记者跟随消防战士来到了起火的地下商场内看到,有几名人员把守着出口,只允许着装的消防战士端着水枪冲进去灭火,不许其他人进入。记者上前询问出了什么事情,一名工作人员说:“没事。”记者要进入看看究竟,被几名人员拦住。在广场的大钟下面,一组消防队员将水枪对准冒烟的地下通风口打水,火势终于被控制住了。
几位地下商场业户介绍,这里人员只顾赚钱,别的不管,有的地下出口经常被堵着,不出事才怪呢。记者在旅客出闸口前的一个商场出口处看到,“住宿”和“公话”的大牌子就堵在那儿。
记者结束了两天的采访,对发生在哈站广场的一幕幕颇有感触,哈站广场作为哈市一个城市门面,如同一个城市的“会客厅”,这里环境秩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外地客人对哈市的整体印象。虽然有关专家指出站前广场脏乱差、管理秩序混乱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但一个处在日益开放的城市,怎样提升城市品位,如何把站前打造成为百姓满意的城市窗口,是每个市民值得思考的问题,市民都期盼哈站广场以管理有序、面貌整洁的形象展现在八方来客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