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日电 黑龙江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2006年全面铺开并顺利实施,为保障资金管理使用效果,省审计厅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审计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开展了全面的审计和审计调查。审计结果表明,截至去年末,我省拨付危改工程款7.7亿元,完工项目学校1014所。全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取得较好成效,资金花得明明白白。
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项利民行动”之一。有关部门采取科学管理、统筹规划、加强监管等措施,保证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资金管理方面,采取“省拨、县用、市监管”的办法,资金由省财政拨付各市地财政部门在同级国库设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专项资金专户”,由市地财政部门根据工程建设实际进度,将资金直接拨付到承建项目的施工单位,减少了中间环节,保证了危改项目的施工进度,防止了挤占挪用专项资金问题的出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我省各市地、县在危房改造过程中,综合考虑本地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薄弱学校改造和规范化学校建设结合起来,根据学校覆盖人口、服务半径、地理环境等因素,适当开展集中办学。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在认真审核的基础上,批复了各地中小学危房改造建设规划。全省有456所学校实现了集中办学,改变了一些市县办学分散、规模小、办学条件差、教学资金投入浪费的状况,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
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危改工程资金管理、项目管理和工程管理制度,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并联合有关单位对全省危改工作实施检查。各市、地、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规范运作机制,基本保证了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和工程的进度、质量。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的配置,改善了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