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3日电 “作为地下人防工程,哈尔滨火车站前地下广场应该具备起码的通道功能,但现在的商业功能已经把它的交通属性淹没了。”2日,在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城市基础设施分会上,解放军理工大学地下空间研究中心博士张平如是说。
张平说,他是研究地下工程的,到哈市的这两天,他对哈市的人防工程进行走访发现,哈市人防工程的商业味太浓,导致地下的交通功能被淹没其中,没有发挥出来。
“地下空间在功能定位上,除考虑战备外,主要就是交通功能。”张平说,尤其是哈站前的站前广场,不论是地下还是地上的主要功能都是交通,要在最短时间内迅速疏散人流和车流。而被商家占用的哈尔滨火车站前地下广场恰恰没有做到这一点,不但没有起到疏散人流的作用,还聚集了大量行人,增大了交通负荷。同时,也造成地面的行车和停车困难。
张平指出,哈尔滨火车站前地下广场的出入口台阶过多,建设的直达电梯没有投用。而且多个出入口的转弯次数过多,进入地下后极易晕头转向。地下到处是十字路口,使得行人难以辨别方向。同时,包括哈尔滨火车站在内的部分地下过街通道距离路口太远,可能是为了商家利益故意让行人绕远,增加了行人通过时间。以上这些情况不仅影响其交通功能,造成大量行人滞留在通道内,人为造成拥堵,而且更为严重的是,许多过街的市民会放弃地下过街通道,选择从地上违章穿行以节约过街时间,造成安全隐患。
张平建议,哈尔滨火车站前地下广场应该考虑减少商业面积,或是把现有的商业场所改建成配套的服务场所,辟建地下停车场和行车道路,缓解火车站附近交通拥堵的问题。张平的意见与此前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徐苏宁提出的观点一致。
“我是从事地下空间开发的专业人员,但我在哈尔滨市一些地下商业街都看不明白通行标识,不熟悉路况的市民和游客就更难看明白了。”张平说,行人准备从地下回到地面时,一是出口难找,二是找到出口后,很难看清楚这个出口对应的城市建筑和街路名称,十分不便。如果遇到火灾等突发事件时,行人在短时间内不能全部转移到地面上,后果将十分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