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畅通民意遏制工程腐败 哈市公共项目建设预算居民参与
2007-09-03 08:56: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汪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3日电 哈尔滨市道里区安康社区最近决定再上马一个庭院改造项目。庭院建成什么样?楼体刷什么颜色?种树还是种草?建不建凉亭?“拍板”建设方案、预算草案的,不是政府部门,而是社区居民。

  据人民日报报道,近年来,哈尔滨市对部分公共项目建设试行“参与式预算”,由社区居民决定该上哪些建设项目,并在工程规划、施工和事后的效果评估等环节提出意见,为民意的充分表达提供了平台,从而提高了资金使用效果,有效遏制了工程建设中的腐败现象。

  “参与式预算”是一种全新的预算模式和政策制定方式,政府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项目建设交给大伙儿讨论,决定资金如何使用,从而使预算编制更加公开、民主、透明。2006年,哈尔滨市选择阿城和道里两个区进行了试点,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乡镇提出了13个备选公共建设项目。

  道里区安康社区成为“参与式预算”的首批受益者。社区主任郭静介绍,就拿去年搞的庭院改造项目来说,区里成立了由财政、建设、规划等部门和街道办、社区等单位人员参加的参与预算委员会,并按社区人口5%的比例选出103位居民代表,由他们在4个备选建设项目中投票选出两个,再由建设部门对居民拟定的建设方案进行细化修改,形成建设项目预算草案。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居民负责监督工程质量和进度,并负责工程结束后的验收和效果测评。通过全程参与,全社区居民对28万元的财政资金安排和改造后的环境都非常满意。

  以往的公共建设资金使用,都是由政府依据年度计划进行安排,工程施工后群众才知道政府的资金安排。“参与式预算”的推出,使这一局面发生了改变。为了使参与式预算试点项目能够在群众的参与、监督下严格按照预算实施,哈尔滨研究制定了参与委员会成员例会制度和项目实施过程监督质询制度,形成了拟定备选项目、确定群众代表、召开代表大会、征求意见确定项目预算、跟踪监督项目执行、工程验收绩效评估等参与式预算编制和执行监督模式,有效防止了腐败行为的发生,减少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实现了公共财政资源优化配置。

  据悉,今年哈尔滨已将试点范围扩大到4个区县、26个项目,预计项目资金额度达到3000多万元。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