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牡市百套房子卖千家连续报道 一房多卖害惨了我
2007-09-03 09:50:00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夏德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3日电 如果按时间推算,牡丹江机电小区重复售房案件并不是第一个,在此之前,牡纺河东小区、重阳小区已经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在重复售房案件中,遭受最大伤害的就是老百姓,他们不仅在买房中因为一房多卖四处奔波维权,导致上火、担心,甚至病倒。而更为悲惨的是,在等待新房子的漫长过程中,有两人在租住的简陋的平房内,因煤烟中毒身亡。

  房子没了,对象也没了

  8月30日早晨,36岁的李波(化名)被闹钟惊醒,迷迷糊糊的他拿出电话打给夜班司机,“再替我顶一会儿,昨天晚间有点喝多了。”让李波喝多的原因是,昨天别人给他介绍的对象又黄了。从第一个对象黄了之后到现在,别人给李波介绍了6个,但没有一个成的。“还不都是因为房子闹的,人家问我有没有房子,我说没有,人家就不‘感冒’了,往下也不谈了。郁闷呐。”李波说。

  实际上,李波原来是有房子的,只不过他的房子因为涉及一房多卖,最后让别人住上了。李波购买的房子位于牡纺河东小区,牡丹江第一起重复售房案件的发生地。

  66岁的张启华大娘想起儿子的状况就流眼泪。“36岁了,还没说上媳妇,我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不知能不能等到这一天。”

  张启华和老伴住在距牡丹江20公里的清梅村,儿子李波在市里开出租车。2003年9月18日,张启华通过贴的公告得知牡纺河东小区出售便宜房,于是花2.9万元购买了一处51平米的住房。谁知在2005年进户时,发现购买的房子重了四家。“进户那天,都赶上土匪了,一处房子好几家都要进,我也争不过人家呀。”张启华说,最后经过多次找,开发商给她退了房款。

  房款是退了,张启华说,2003年的时候,牡丹江的房价还没涨,可是从2004年下半年,房价一个劲地往上涨,当时的2.9万元现在根本买不到一处楼房。

  买不到楼房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儿子至今娶不上媳妇。“女方结婚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房,第一个对象处了半年多,听说楼房买了,都要订日子结婚了,没想到房子没了,对象也没了。”

  与张启华同样命运的还有刘安长,他是在2004年8月28日在牡纺河东小区购买的住房,也是为儿子结婚用的。可是他的境遇更惨,他买的房子重了三户,至今房没住上,房款也没有退回。“我和爱人都下岗,说出来不怕你笑话,自打结婚起,我就没钱买房子,一直租房住,10多米的房子,住着一家四口,女儿也老大不小了,实在不方便,没办法在厨房搭一个小床让女儿住,做饭只好到阳台。最惨的就属儿子,本打算有了楼房,可以和对象结婚了,可是直到现在也没法结婚,还不知道今后啥样呢。”

  未见新房身先死

  8月27日,是农历七月十五,按照传统,在这一天,在世的人要给逝去的亲人烧纸祭奠。当天晚间,刘成玉的妻子和女儿在十字路口为丈夫和父亲“送纸钱”,火光中,娘俩放声大哭,“孩他爸,要不是因为动迁住楼房,你就不会在平房里煤烟中毒死了,这回好了,咱们买的楼房马上就要住上了,我知道这辈子你就一个心愿,就是能住上宽敞的楼房。可惜你一天也没住上就死了。”

  “我知道这是在骗他,没办法,念叨念叨心里能好受些。”刘成玉的妻子说。刘成玉购买的住房位于牡丹江机电小区,牡丹江几乎人人知晓的重复售房大案发生地,房子何时能住上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2002年5月,作为动迁户,刘成玉一家三口和弟弟一家三口在外租房,因为没钱租楼房,只能选择简陋的平房,冬天烧土炉子取暖。刘成玉没有工作,靠站大岗打零工,他的妻子是扫街道的,每月300元钱。2006年12月末,距离春节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那一天下着大雪,刘成玉上午刚干了一个活比较累,午饭喝了一点酒,打算睡一会儿再去站大岗,睡前他把炉火压上了,然而,这一睡就再也没起来。“等我到家时,发现人都硬了,送到医院也没抢救过来。诊断是煤烟中毒,他刚49岁呀,正是好时候。”刘成玉的妻子边说边掉眼泪。

  屋子里死了人,房主不让住了,她和女儿只好搬到娘家去住,可是娘家的地方也不宽敞。“都是这楼害的,从2002年开始,等了一年又一年,就是住不上,如果早住上了,我丈夫就不会死。”

  83岁的吕成奎大爷至死也不知道做梦都想住的楼房,现在搞成这样的局面,他也是煤烟中毒而死的,买的同样是机电小区的楼房。

  “一辈子了,我父亲都没住上楼房,当初动迁时,我父亲乐坏了,说这下咱们也尝尝住楼房是啥滋味。”吕成奎的儿子说,“当初动迁时,也是因为没钱,再加上开发商说第二年5月份就能住上新房,我就寻思找一个差不多的平房对付一年算了,还能省点钱。没想到把老爹的命搭进去了,还差点把我母亲的命也送进去。”

  2003年12月,吕大爷和老伴白天在家睡觉,考虑到省点煤,就把炉子压上了,没想到老两口全部被煤烟熏倒,送到医院后,吕大爷的老伴经抢救恢复了过来,吕大爷虽经抢救保住了性命,却从此瘫痪在床,半年后离开了人世。

  漏雨又漏风,染了一身病

  8月31日下午,记者来到张丽君的“家”时,她正在门口晒太阳。“不敢在屋里面待,太潮,我要是整天待在屋里,命就搭里了,现在我一身的病,都是在这个屋子里得的,风湿性关节、风湿性心脏病、神经衰弱,气管还不好,整天吃汤药。53岁的人,别人都说我像63岁。”

  张丽君的家严格算来不是家,没有窗户,没有电,记者进到屋里后,顿时感到一股潮气迎面扑来,借着开门的光亮,能看清屋里的大致状况。“除了下雨下雪,每天都得晾被子,要不然晚上没法睡。”

  张丽君也是机电小区的动迁户,2002年5月和其他人一起在外租房,等待新房的入住。

  “这一住就是5年啊。”张丽君说,遭多少罪连她自己都说不清了,她都不知道这5年来在这个破屋子里是怎么挺过来的。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采访的本子放在桌上湿了,于是拿纸巾擦掉了桌上的水迹,可是过一会儿,那个地方仍然还有水。“棚顶漏的,多少天不下雨了,还漏水呢。”张丽君说。

  夏天外边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冬天外边刮大风,屋里刮小风。这是张丽君对这个房子的评价,“没钱呐,谁有钱住这个破房子。两口子都下岗,我丈夫靠打零工,我身体不好,也不能出去干活。”

  “机电小区的开发商真是把人坑透了,原打算也就遭一年的罪,挺挺就过去了,谁知等了这么多年,不知道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张丽君说,按照现在牡丹江市政府处理这件事情的力度,她已经有点灰心了。“没有钱也就动不了,还得再遭罪。”

  采访结束时,张丽君说她最希望市政府能加快办案力度,赶紧解决处理,让老百姓早日住上新房。

  当年抢房 差点没出人命

  对于牡纺河东小区的居民来说,2005年5月进户时,发生的情景仍然令他们胆寒。

  8月31日,家住牡纺河东小区的老李在他的超市里忙活着,人来人往,老李不得空闲,记者只好等他忙完。好容易忙完了,老李擦了一把汗,喘了一口气说,“就这房子,当年要不是我硬,可能就不属于我了。”

  老李说的“硬”是指去年进户时,他购买的房子重了三户,他和开发商据理力争,死守房子不让别人进来,“我最先买到的,而且是现金,那两户都是开发商玩猫腻,把这套房子顶账了。那我能干吗,谁进来我就和他玩命。”最终,开发商和那两户没有硬气过老李,让他住了进去。说这话时,老李有些自豪也有些自嘲。

  老李说,牡纺河东小区当年重了100多户,有的房子重了三家到四家,进户那天,都想要住房子,好几家抢一套房子。“那场面,为争一套房子,几家打乱套了,动了手,还有的拿撬棍撬门、砸玻璃往里进,最后一套房子住了两家,一家一个屋。几乎天天有报警事件,最后警察不得不24小时看守,防止出现伤亡事件。”

  2号楼老张的房子重了两户,在进户那天,他妻子让对方给打了。“不过打归打,最终房子还是我住上了。”老张说。

  李长军就没有这样的幸运,在进户时,本来那套房子是他第一个交钱买的,可开发商不让他在进户手续上签字,李长军也没和对方争。至今,李长军房子没有住上,房款也没有退回。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鉴于当时出现抢房的混乱局面,牡纺职工集资建房办公室专门下发了公告,对于没有办理进户手续抢房的,出现后果自负。

  老李说,后来在政府部门的干预下,事情得到了解决,按照交房款的时间确定入住权,对于交了房款没有得到住房的,协调退款。“但至今仍有几十户既没有住上房子,房款也没有退回。”

  “牡丹江连续出现几起一房多售的案件决不是偶然,这里面除了开发商自身胆大妄为外,从审批到监管,肯定还存在着官商勾结,政府部门不作为甚至渎职的现象,有的开发商肯定不够资质,却在一种说不清的情况下蒙混过关。”一位房地产人士分析。

责任编辑: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