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5日电 题:局长应诉第一人——记哈尔滨市公安局道里分局副局长田吉兴
秦雷 记者 雷蕾他叫田吉兴,是哈尔滨市公安局道里分局副局长,今年58岁,从1969年参加公安工作起,他已经为公安事业奉献了38个春秋。与其他警届的破案高手不同的是,他所做的更多的是一些实实在在的“小事”。
![]() |
户政专家“老田”
38年从警生涯,他干了27年户政工作——他的名,成了户政工作的代名词。
能让田吉兴通宵达旦滔滔不绝的,肯定是关于户政工作的话题。熟悉田吉兴的人都知道,一说起公安基础工作,特别是一提起派出所工作,那就触到了老田的兴奋点。
田吉兴在分局分管派出所工作,道里公安分局的27个派出所共有64个社区警务室,这些派出所和警务室的自然状况和治安形势田吉兴都了如指掌,因为这些地方他不知走过了多少遍,倾注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2002年,全市推进警务进社区战略时,为了确保市局下达的任务能够按时完成,他几乎跑遍了道里区的每个角落,帮助派出所给警务室选址,一个一个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新华派出所天合社区警长高崇峰告诉我们,当时群众不理解,就让老人躺在工地上,不让我们施工。本来建警务室是件好事,可群众们不理解,我们怎么解释也不通,就是不让我们干。田吉兴来到现场后,发现群众们之所以不让施工,是因为他们怕警务室建成后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于是,田吉兴带领社区民警几乎走遍了社区的每户家庭,挨家挨户地向他们讲解在社区建设警务室的必要,告诉他们,建设警务室不仅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还能方便群众办事,让群众更安全,并向群众保证,一定把天合社区建成全市一流的社区警务室。在田局长的耐心走访下,居民解开了心结,警务室建成了。建成的当天,田吉兴对社区的几位民警说:“群众不让我们建警务室,说明我们以前的工作没有让他们完全满意,我们就要用实际行动赢得他们的满意,你们一定要把天合社区建成全市一流的社区警务室。”从那以后,天合社区的几名民警扎根在社区,巡逻防范、打击破案、服务群众样样让人拍手叫好,成了社区平安的保护神,他们的工作真正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如今,天合社区警务室已成为全市优秀社区警务室。
天合社区的居民赵大娘说:“我们社区的几个民警可好了,我在这儿住觉得可安全了。想当初,他们建警务室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占用了小区的资源和土地,还不愿意让他们建呢,现在想明白了,要是没有他们保护我们的安全,什么幸福生活也谈不上啊。”
局长应诉第一人
田吉兴除了主管基层基础工作外,还负责了9年的法制工作。起初,在法制工作方面,他是门外汉,但为了尽早熟悉业务,他边干边学,随身带着公安常用法律书籍,遇到叫不准的案件,他就翻法条,时间长了,他也成了一本活法典。2006年,市局为了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法办案能力,开展分局长出庭应诉活动,并把道里分局作为试点。当时有一起殴打他人案件,被害人认为分局对行为人的处罚过轻,不服裁决,将分局告上了法庭。7月的一天,道里区人民法院正式开庭审判这起案件,出庭应诉的就是田吉兴,他也成了全市第一个出庭应诉的公安分局长。他在庭审阶段的精彩辩论赢得了全场喝彩,更博得了原告的理解。
法制科科长高峰告诉记者,这件事当时在全局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出庭应诉需要应诉人对案件事实有足够的了解,并能够熟练准确的运用各种法律法规。田局长当时的应诉可以说是事实清楚,适用法律准确,论据充分,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示范课。
上访户找他当证婚人
村民请他作选举的监票人,上访户请他当子女婚礼的证婚人——他的心,总是和百姓贴得最近。
近日,道里区榆树乡新乡村一位普通农民王某的儿子结婚了,而婚礼上宣读结婚证书的证婚人正是田吉兴,虽说和田吉兴认识不长时间,可他们却已经成了一对要好的朋友。他和田吉兴是通过一起上访案件认识的,2005年,王某因为对村里返租土地的价格不满意,和其他村民一起上访,榆树派出所的民警接到报警后到现场维持秩序,因为不理解民警的来意,与民警发生争执,进而又状告民警,形成了上访案件。田吉兴接手这起案件后,先后几次找到王某,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向他解释农民土地被返租,对租金价格不满意,这不是公安机关应该受理的范围,而且民警到现场并不是为谁说话,而是维护现场秩序,防止农民的正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公安民警是真正维护社会稳定、为百姓服务的。经过几次交谈,隔阂消失了,两人还成了要好的朋友。当提出儿子结婚想请田吉兴做证婚人时,田吉兴爽快的接受了邀请。
2005年,道里群力新区四方台村选举村委会主任,村民专程邀请来一位特殊的监票人——道里分局副局长田吉兴,村民说:“我们听田局长的,他公平正义,说话算数。”群众对老田的信任,是因为他以自己几十年的实际行动证明,他的心是和老百姓紧紧贴在一起的。
1992年,家住道里区的甘大娘找到田吉兴,请求帮助解决孙子的户口问题。甘大娘之子多年前下乡,孙子的户口一直在农村,未能迁回市区。眼看孙子到了参加工作的年龄,但还没有户口,甘大娘几次申报,都因手续不全被退了回来,她不仅心急如焚,更生出了对公安机关的不满。田吉兴了解情况后,多方协调有关部门,补齐了申报材料,在很短时间里就解决了问题,为甘大娘的孙子落上了户口。事后,甘大娘提了一篮子鸡蛋来感谢,被田吉兴婉言谢绝了。老大娘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心情:“田科长是个大好人啊!”
18次嘉奖5次立功
据不完全统计,他主抓法制部门工作的5年里,审核各类案件3600余件,主抓控申工作的5年时间里,接待来访群众7800余人次,处理各类信访案件570余件,救助群众、为群众解决各种困难800余件。尤其是2005年全国公安机关开展的大接访活动中,接待信访群众2400余人次,处理案件374件。
从警38年来,田吉兴曾18次受到市局嘉奖,5次荣立个人三等功,1996年被评为哈尔滨市第26届劳动模范,2005年被授予全省政法系统"学树创"先进个人标兵。如今,田吉兴已58岁,仍然一如既往地奋战在他所热爱的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第一线。也许,年华会随着岁月终老,两鬓会随着光阴斑白,但永远不老的是那份对事业的执着和对党的忠诚。“没有群众的拥护、没有同志们的认可,就没有我所取得的这些小小的成绩,哪怕明天就要退休,今天我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我要用我的实际行动回报党和人民对我的信赖。”田吉兴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