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6日电 近年来,我省农村发生火灾的几率明显提高,火灾起数已占到全省总数的50%以上。虽然从2004年起,我省农村已连续3年没有发生大规模连营火灾,可是,农村消防“大好”形势仍难以掩盖农村消防力量严重缺失,民办消防队生存举步维艰的现实问题。农民抵御火灾的“救命稻草”——农村民办消防队伍正处于生死存亡的拐点。
日前,记者一行深入到佳木斯、双鸭山、绥化等地一些乡镇,对农村消防隐患及乡镇民办消防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最大的优势——弥补城乡消防的“断层”
民办消防队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有推广之必要
在集贤县太平镇,记者了解到,2004年上半年发生56起火灾,而在2005年,太平镇的火灾起数降到了5起。从过去的不太平,到如今的太平。民办消防队的成立,让太平镇的老百姓真正体会到了太平的滋味。
2004年,太平镇刘贵琴家的房子因为电路老化着了火。虽然当时报了火警,但是由于距离县城近50公里,而且路况非常差,公安消防队赶到时,不但刘贵琴自家的房子被烧毁,而且还殃及了邻居。
太平镇吃尽了距离县城路途远、救火不及时的苦头,镇政府下定决心建立民办消防组织。2005年,太平镇政府拿出10万元建立了3个治安消防值勤室、18个工作站、9个工作点,建了一支专职消防队,并配备了专职消防员。
去年元宵节前夕,由于烟花爆竹燃放不当,刘贵琴家院里的柴草垛着起了火,火势直接威胁到了刘贵琴家住房的安全。刘贵琴赶紧给镇消防队打了电话,短短8分钟,民办消防队员就赶到了现场,及时控制住了火势。刘贵琴对记者说:“现在有了这支消防队方便多了,只要家里有事,一个电话拨过去很快就能解决问题,以前哪行啊!”
以前,富锦市只有几大粮库建有义务消防队。市消防队执勤任务非常繁重,执勤力量和所担负辖区灭火任务比例严重失调,往往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每次火灾的发生,都无形中增大了国家和群众财产的损失。消防大队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富锦市l0个乡镇都建立了民办消防队伍。
富锦市头林镇政府干部陈任奎告诉记者,去年头林镇发生70多起火灾,基本上没有什么损失,关键是民办消防队出动及时,火灾都被扑灭在萌芽状态。去年5月16日,刮大风。兴林村群众烧荒不慎,把柴草垛烧着了,火借风势,迅速蔓延,专“挑”草房烧,不仅镇里的消防队赶去了,附近乡镇的消防队闻迅也赶来增援,来了20多台消防车,一起扑灭了大火。
绥滨县北岗乡永德村村民自办的消防队成立3年来,永德村再未向县消防大队报一次火警,村消防队共扑救火灾11起,为村民挽回经济损失数十万元。
民办消防队的队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居民,对所居住社区或乡镇的每家每户、每一条道路都非常熟悉,而这恰恰是城市消防队的一个弱项,而这一点又恰恰是灭火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当火灾发生后,如果消防员早几分钟赶到火场,火势控制和消灭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也会递减。“扑救初起火灾不出村,扑救一般火灾不出乡镇”。农村民办消防队使农民的切身利益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有效地控制和减少了农村火灾的发生。
省消防总队王路之总队长感慨地说,过去说,要想富,先修路。现在得说,要真富,先保护。从我省目前的状况来看,在各级财政仍很薄弱的情况下,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农村建设公安消防队,只能发展民办消防保卫力量,弥补城乡消防保卫工作的“断层”。
最大的“硬伤”——远水难救近火
农村火灾形势曾一度失控,民办消防队被推上历史舞台
我省农村地广人稀,村屯分散,公安消防队距村屯的距离,少则几十公里,多则上百公里,尤其是全省农村道路建设还没有完全实现硬化,交通十分不便,公安消防队扑救农村初期火灾“远水解不了近渴”,我省农村火灾形势曾一度失控。
我省每年超过7个月的取暖期,超过20天的五级以上大风天气,使得发生连营火灾的几率很大。农村建筑多为土木房、草盖房,建筑耐火等级低,失火后极易燃烧。农民日常取暖、做饭、饲养牲畜的柴草、饲草储量惊人,火灾荷载大。春季烧荒严重,极易引发火灾。
2001年4月28日,绥化市西长发镇一户村民在烧荒时没有看管,导致了连营火灾的突然发生,大火从一个村庄蔓延到另一个村庄,致使两个村庄被大火烧毁,近千名村民无家可归。一户农民辛苦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财富瞬间化为乌有,一个在艰难中摆脱贫困的村庄,因为一场火灾再次陷入贫困。
农村火灾一旦发生,仅靠公安消防部队“包打天下”,承担全部县、区政府所在地城区和整个农村火灾扑救任务根本做不到。火灾的扑救关键要救早救小,可是公安消防队主要集中在县城以上的城镇,农村大部分地区没有消防保卫力量,县城公安消防队接到报警之后虽然能迅速出动,但是由于路程遥远,农村路况又不好,多数到达不够及时,火灾由小到大,造成火灾蔓延,甚至造成连营火灾。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连营火灾,解决的惟一办法就是在乡镇成立民办消防队,火灾发生后,民办消防队能够及时到达,及时扑救,为县城消防队到达增援提供一个有利的时机。
林口县朱家乡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火烧连营的重特大火灾事故。1984年,乡政府集资2万元,改装了1台消防车,选拔5名青年成立了我省第一支民办消防队。
近年来,在政府和消防部门的支持下,我省各地陆续建立乡镇民办消防队。我省发展乡镇民办消防队主要采取了四种形式,一是乡镇政府出资兴办的乡镇消防队。二是企业出资办消防队。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乡镇,挂靠企业,由企业出资建立企业消防队,承担本企业和所在乡镇的扑救火灾任务。三是社会集资办乡镇消防队。经济实力差的乡镇,采取“财政拨一点、企业赞助一点、农村自愿出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组建消防队。四是乡镇联合组建消防队。在贫困地区采取多乡镇共同出资联合组建消防队的办法。消防队依托一个乡镇,承担几个乡镇的火灾扑救工作。
目前,我省共建成乡镇专、兼职消防队508支,乡镇义务消防队530支,村办消防队3385支。
囿于我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在现有条件下,成立民办消防队是解决我省农村消防灭火难题的最有效办法。从某种程度上说,发展民办消防队是被“逼”出来的办法。民办消防队是现阶段农村抵御火灾的“救命稻草”。
最紧迫的问题——谁来给消防车加油?
有近一半的乡镇没有民办消防队,即使成立了消防队,也因资金等问题处境尴尬
尝过民办消防队“甜头”的人说,民办消防队是农民的“保护神”。可是,民办消防队也有“神”不起来的时候。
记者在肇东市五站镇光荣村了解到,2006年2月26日下午5时,农民高永波家的鸡舍突然起火。焦急的高永波赶紧报警通知镇上的民办消防队来救火。五站镇的消防队距离高永波家也就十多分钟的路程。可一个小时过去了,消防车仍然不见踪影,此时高永波家鸡舍的房梁已经开始塌落。当只有一名司机驾驶着消防车赶来的时候,鸡舍已几乎被全部烧毁了。因为消防车的姗姗来迟,高永波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鸡舍被烧毁,鸡舍里的鸡也死伤大半。对于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这场火灾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是什么原因导致消防车不能及时到达火场呢?据负责管理消防车的五站镇派出所民警介绍,消防车年久失修,遇到火警根本不能及时出动。而且政府不拿钱,谁能管得了!有时候打水打半车就全漏没了,有时车不等走到地方就漏没了!对此,肇东市五站镇副镇长曲朝阳也说出了他们的难处,国家在取消农业税以后,镇财政相当困难,维持民办消防队对五站镇政府来讲已经成为一个负担。镇民办消防队难以正常运行,早就没有了专门的消防队员。
民办消防队车辆装备及个人防护装备需维护保养和补充,但随着近几年来火灾扑救任务繁重,农村路况差,加之因缺钱加不起油而只能用不能养的窘境,导致车辆故障不断,并且随车器材奇缺。
绥化市西长发镇消防队有两台消防车,一台是1993年出厂的“解放”车,一台是1985年出厂的“东风”车,早已属“报废”车。两台车由于老化严重,维修保养经费紧张和着火次数多,出车趟数勤,两台车中有8只轮胎“带病”工作,每次出车回来至少需粘胎一次。镇办公室秘书李学军告诉记者,现在这两台车,有一台已经“趴窝”了。
因为资金问题,方正县8支民办消防队已有3支解体,尚志市22支民办消防队已经名存实亡。
有人算过一笔账:一支民办消防队若要保证基本战斗力,以养两台消防车来算,每年每台车维修费用需3000元,油料消耗每台车每年需8000元,4-7人普通建制民办消防队个人防护装备和器材装备按最低配备标准,每年需2万元,再加上人员开支,养一支民办消防队一年需资金10万元左右。
目前,在我省900多个乡镇中,有近一半的乡镇还没有自己的民办消防队。即使已经成立消防队,大多也因资金等问题而难以为继。在集贤,全县10个乡镇除太平镇外,其它乡镇都没有建消防队。
资金短缺势必会影响其生存和发展。从一些地方的民办消防队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现状来看,资金成了困扰民办消防队的一大难题。对民办消防队建设和养护经费来源,国家没有具体的政策和规定。农村“费改税”前,乡镇民办消防队养护资金来自多渠道,条件好的乡镇就由乡镇财政拨出一定款项维持养护,有些乡镇主要靠农民的资源集资和摊派维持养护资金来源,有的是靠企业出资养护。但随着费、税的改革,国家把费纳入税中,规定其它一切费用都不得向农民摊派,以前的做法现在已是“合理不合法”,民办消防队养护资金没有来源,大部分民办消防队生存困难,举步维艰。
缺训练,缺设备,无医疗保险,民办消防队建起来难,保住更难。各地政府应该积极扶持民办消防队的发展
最有效的措施——创造和谐的发展空间
除了资金原因外,还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乡镇消防队伍的生存和发展。
消防职业属于高危职业,对于绝大部分来自农民的民办队员,在医疗保险、伤亡抚恤上没有一个完备有效的运作机制来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
富锦市头林镇干部陈任奎说,镇里消防队的4名消防队员只是受过简单的灭火技能培训,动作根本不规范。灭火过程中难免会有人受伤,可是现在都没有医疗保险,这成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是,民办消防队日常管理和执勤训练上的基本生存条件不足,缺乏场地器材。人员素质更是参差不齐,缺乏基本的灭火技战术训练和相关的灭火理论学习。民办消防队的组织建设、队伍管理和执勤灭火上都没有一个相应的管理机制。
陈任奎说,太平镇消防队的4个人都没有机动车驾驶证,开消防车属无证驾驶。“也没有那笔钱去考驾驶证,有了证,说不定就不在这干了,早跑到市里开出租了。”
集贤县太平镇副书记崔玉波对记者说,镇里的消防车是农用车改装的,装不了多少水,水袋和一些工具是县消防大队给的。县消防大队淘汰下来的消防车过一阵能给我们一辆。
据哈尔滨市消防支队调查,哈尔滨市的131支民办消防队,办公室、宿舍、车库、训练设施及训练场地等基础设施严重缺乏。30%的队没有独立办公室,96%的队没有独立的训练设施和场地。另外,个人防护装备和基本灭火器材缺乏严重,战斗服缺26%,水带缺52%,破拆工具缺35%,基本的特种灭火器材根本没有。
将民间力量纳入消防动员体制,是国际通行的做法。许多国家的消防体制都是官方的专业消防队伍与消防志愿者队伍相结合的架构。在美国,志愿消防队伍是最早的消防组织形式,是美国社会不可缺少的消防力量。在俄罗斯,政府要为志愿消防队提供财政保障和物质技术保障,为志愿者提供津贴和社会保障。在德国,政府要为志愿消防员投“工作事故”保险,志愿消防员享有免费的工作服和保护服。
巩固和发展民办消防队伍,加强民办消防队的正规化建设,让广大农民抓牢这根“救命稻草”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课题。有关部门应尽早出台办法,确保民办消防队的日常运转和消防车的养护,把这件关系到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好事落到实处。消防业内人士指出:必须出台相应的政策规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可能对多种形式的地方消防队伍大包大揽,但出台政策、规章,规范消防队伍市场运作行为,从建队、养队、费用筹集等方面作出政策性规定,保障农村民办消防队伍的健康发展,“救命稻草”才会停止摇摆,变成真正的农民“保护神”。
![]() |
![]() |
伊春市南岔区浩良河镇消防队员在修理老旧的消防车。
![]() |
民办消防队员在训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