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设施和服务差距大 养老院缘何"公办""民办"两重天
2007-09-07 11:05:04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张立/文 张清云 /摄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志愿者在一家民办老年公寓看望老人。

  东北网9月7日电 “唉,还是没床位,”4日,71岁的姚文远大爷已经是第5次打电话到哈尔滨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订床位。独居生活的姚大爷在儿子出国后,就想到养老院颐养天年,但从3月份开始,他就一直为入住养老院的事情烦恼,看中的没床位,而有空床位的他又不愿意去。

  记者从哈市民政局获悉,目前哈市登记的养老院共有床位5260张,其中公办的2000张,其余的都是民营的。与这个数字相对应的是,哈市有近6万老人需要入住。记者在调查采访中还发现一个情况,哈市养老机构的经营状况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一面是民办养老机构空床无人住,另一面是入住公办养老院需排队。

  民办公寓床位大量闲置

  4月18日才开业,到9月5日就剩8位老人了。这几天,哈市香坊区一家老年公寓的负责人胡志敏正忙碌着为自己养老院里的老人们找新的落脚地。“当初开办老年公寓总共投了四十多万,现在除去煤气水电费用,每月也就剩不到1000元钱,这样下去连本都得赔进去,所以赶快结束转项经营。”

  记者从香坊区民政局了解到,胡志敏开办的老年公寓还算是民办养老机构中规模较大的,位于公滨路附近,有110张床位。但自从开业,这里最多时达到1/3的入住率,多半时间床位在闲置。

  在哈市道里区河松小区的一家老年公寓,记者看到四位老人正围着桌子打扑克,80平方米左右的屋内摆了十几张床。“就16张床,从来没满过。”公寓负责人张大姐告诉记者,她原来是干家政的,后来辞职开起了老年公寓,以为可以挣钱,但谁知没有老人入住。

  随后,记者走访了哈市乐民小区、海富康城等处的民办老年公寓,发现多数入住率只有五成左右,少部分只有三四位老人。

  公办养老院供不应求

  “暂时无床位,您过几天再打电话问问吧。”“您前面还有十几位要入住的老人,着急的话可与其他养老机构联系一下。”每天,哈尔滨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都要接到三四十个这样的咨询电话。

  “我们缩减办公区建养老房间,但仍供不应求,550张床位没有一张空的。”福利院党办主任杨德文告诉记者,每天都有不少老人前来咨询,但由于床位太紧张,老人们只能排队等候了。

  哈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隶属于哈市民政部门,设有康复院、图书馆、理发室、健身房和室外活动场地。“每年捐赠、慰问的事情不断,老年人缺啥少啥社会各界总是一呼百应,所以设施比较完备。”杨德文说。

  记者从哈市民政局了解到,哈尔滨现有3家公办养老机构,床位近2000张,但等待入住的老人却在万人左右,公办养老机构供不应求。

  设施和服务差距大

  据了解,哈市有近6万生活不能自理和半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亟待得到社会养老机构的护理服务。而哈市公办养老机构都是上世纪50年代建的,近两年接收的老人已近饱和,而基础设施薄弱,很难再扩大接收。显然,民办养老机构是个有益的补充。但哈市养老机构却呈现“公办百老等一床,民办空床无人去”的境况。

  哈市政协委员对养老机构严重不足的提案进行现场督办时,哈市民政局徐局长解释原因有二:一是民办养老机构起步晚,虽然床位数已超过公办养老机构,但因基础设施不完备,规模小,条件简陋,造成多数入住率较低;二是民办养老机构服务和管理不规范,缺少专业技术人才,比如健康护理方面没有专业人员,难吸引老人入住。

  记者在走访部分民办养老机构后发现,因为缺乏资金,其住宿条件、娱乐设施等硬件条件差,医疗设备也不全。基本是老人除了看电视、打牌外没有其他活动。而负责老人护理的工作人员大都是外来劳动力和下岗职工,缺乏业务知识和管理能力,造成服务不周全,老人不愿意入住。

  此外,记者从民政部门获悉,一些居家设置的“黑”托老所,不登记、管理不到位,造成诸多纠纷,也造成了民办养老机构声誉下降。

  尴尬养老亟待化解

  公办老年公寓无法接纳,民办养老机构条件差,造成哈市养老机构不足的境况,该如何解决?

  徐局长认为,在公办福利院不能充分解决养老归宿的情况下,鼓励发展民间养老机构就成为大势所趋。

  记者获悉,哈市民政部门将对民办老年公寓给予资金上“民办公助”的优惠政策,促进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并协调有关部门对哈市非经营性老年公寓在免收营业税和水、电费享受居民标准的基础上,在煤气、集中供热、取暖用煤方面,争取对兴办者给予适当补贴。

  背景链接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透露,截至2006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1.5亿人,老龄人口占全国人口11%左右,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目前,我国养老床位共有120万余张,仅占老龄人口的0.8%。也就是说,1000位老人才拥有8张床位。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已经是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战略选择。

  据全国老龄办透露,到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消费规模将超过1.4万亿元。迅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必然带来老年群体对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巨大市场需求,从而为老龄产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老龄产业仍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老年人的市场需求极大;另一方面,老年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严重不足。

  不少民办养老院呼吁,政府在设置公益性岗位、行政审批等方面,还应加大扶植力度,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一些老龄问题研究专家和养老机构负责人认为,养老机构严重滞后于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不完全是经济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有关部门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