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6日电 七台河是煤炭资源型城市,以煤为例:1吨煤如果转化为尿素可以增值3倍,转化成甲醇可以增值4倍,转化成醋酸可以增值10倍,转化成醋酸丁酯可以增值40倍,转化成二醋酸纤维素可以增值近80倍。可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重要。
谈起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七台河市委书记宋长生认为,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的基础,新型工业化可带动循环经济的提档升级,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坚持两个不动摇
面向两个市场
在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中,七台河人紧紧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龙江强市”的战略目标,形成一个共识:无论是对国有企业还是对非公有经济企业,都要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提高发展循环经济水平。因此,要毫不动摇地给予积极支持和全力帮助。同时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七台河近几年的发展,最根本得益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2006年,非公经济实现GDP73.4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4.3%以上,占地方经济总量的92%,实现税收9.46亿元。同时,非公有制经济还成为拉动群众就业和居民增收的主力军。目前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达9.8万人,占非农从业人员的44.5%,5.39万名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和城乡新增劳动力在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就业。
面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近年来,七台河市的产品除国内销售外,许多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全市有57户企业具有外贸进出口经营权,一批企业形成了开拓国际市场的主导产品,今年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已完成1638.26万元,同比增长314.5倍。
建立四大基地
实现“四个转变”
据了解,七台河将充分发挥在全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为载体,重点建设优质焦煤、优质焦炭、电力工业、煤化工四大基地。同时,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实现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科学发展转变,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由就工业抓工业向跳出工业发展工业转变。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把工业化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来抓,准确把握工业与服务业、农业之间的共生关系,工业化与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之间的依存关系,努力实现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和“三化”的良性互动。
做大五个接续产业群
实施“五大工程”
在具体操作中,七台河将做大五个接续产业群。即做大木制品加工、农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机械制造、医药五个接续产业群,进一步完善煤焦化一体、煤电建一体、木制品、农副产品深加工、农业机械及零部件等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七台河市要充分发挥在全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为载体,使工业实现由粗放型、外延式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内涵式转变,使废弃物排放量大幅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率大幅降低,加快优势产业集群建设,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实施产业集群优势工程,产业优化升级工程,“攀高结贵”工程,企业管理提档工程和实施品牌战略工程等“五大工程”。从规模上,要提高现有企业、产业规模,并着力培育龙头企业;从技术上,提高企业科技含量,以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企业;从产业层次上,改变原字号产品,实现产品由粗加工向深加工、细加工转变。采取挂靠引联等多种形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与国内500强企业和国际知名大企业加强沟通联系。同时引导企业进行股份制等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并鼓励它们融资上市。努力造就一批新型的企业家队伍,以优势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力争形成一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