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9日电 “我就想知道孩子是不是我亲生的,做个亲子鉴定,但不想让妻子知道,可以吗?”“可以,你需要委托律师与我们联系。”
黑龙江省血液中心、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血站血型室主任刘杰告诉记者,目前,这种并非“打官司告状”,而是以尊重父亲“知情权”为名义的个人亲子鉴定正悄然走进百姓生活。从2005年10月10日开始,省血液中心经有关部门批准开设了该项目。2006年仅做了几例,但今年呈上升趋势,截止到8月末已做了60多例,结果证明80%都是亲生父子(女)。
父亲抱孩子偷着来鉴定
今年夏天的一个上午,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抱着一个正咿呀学语的小男孩,匆匆赶到市红十字中心血站,自述怀疑孩子不是亲生,这才背着妻子将孩子抱来做亲子鉴定。工作人员告诉他,像他这种个人鉴定需要第三方,即律师委托。过了两天,该男子又揣着律师的委托书,将孩子再次偷抱出来。
10个工作日后,经过准确程度极高的一种STR基因测序,鉴定结果:父亲与孩子不排除生物学关系。孩子的父亲松了口气,他称,这两年几乎要被自己的疑心病压垮了,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养父含泪难舍“亲情”
有把孩子偷着抱出来的,也有明着做的。一天,一个年近四十岁的男子带着五六岁的儿子也来做鉴定,鉴定结果证明孩子确定不是该男子的。没过多久,男孩又被带来做鉴定,只不过这次领他来的不是养父,而是一位稍年轻些的男子,还有孩子的母亲。鉴定结果,这个年轻男子正是男孩的生父。
一周后,男孩的养父给血液中心刘杰教授打来电话,对方的声音显得有些哽咽。他称,自己想了几天,最终还是不想和儿子分离,毕竟养育了他六年。鉴定结果已不重要了,因为这种朝夕相处的父子亲情不是可以轻易抹掉的。
亲子鉴定要“三思而行”
针对日渐增多的个人亲子鉴定,省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哈医大人文社会科学系的孙福川教授认为,我国对司法鉴定性质的亲子鉴定有相关规范,可以对夫妻双方公开,对社会公开;对于不涉及法律纠纷的个人亲子鉴定,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如果个人鉴定保密没有做好,很容易对妻子,尤其是对孩子造成终生难以弥补的巨大心灵伤害。因此,到底做不做亲子鉴定,还是仔细斟酌后再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