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3日电 近来,一些家长反映,在孩子校园周边的仓买、食杂店以及地摊上出售的一些小食品质量很难保证,他们担心这些来路不明的小食品会影响孩子健康。日前记者对哈尔滨市部分学校周边进行了调查和走访,发现中小学生盲目购买廉价小食品现象非常普遍,而这些小食品质量堪忧。
低价劣质食品吸引放学孩子
18日16时许,记者在道里区兆麟小学校门前看到,一些放学的孩子拉着家长走进学校对面的一家仓买店里买各种小食品。孩子们争相挑选小食品,家长们无可奈何地付钱。一个中年男子一边劝阻孩子说这些食品没有营养,但是拗不过孩子,还是买了“红烧牛排”等几样食品。记者看到,这种0.5元一袋的“红烧牛排”在保质期处标注为“6个月”,生产日期处写着“见封口”,但是记者找遍了包装的封口和整个包装袋也没有找到生产日期。
学校门前有五六个小商贩摆好了地摊,摆满了各种小食品。每个摊前都有一帮孩子围着。记者看到一种0.5元一袋的“炸鸡块”包装袋已经开了口,而且没有生产日期,便问小贩有没有过保质期。小贩说:“没问题,我卖了很长时间了,这种‘炸鸡块’卖得非常好。”记者问她在哪儿上的货,她回答,南极批发市场。记者说没有生产日期的食品怎么能卖给孩子,小贩理直气壮地说:“如果政府不让卖,就应先把南极批发市场卡住。允许他们批发就应该允许我卖!”
20日中午,记者在市朝鲜小学校附近的一家食杂店里看到,一些孩子正在这里买膨化食品。店里多数货架上摆放的都是儿童小食品,生意十分兴隆。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花1元钱买了两袋韩国风味的“烤薯条”,记者拿过一看,也没有生产日期。
儿童食品安全问题愁煞老师家长
包围校园的劣质食品虽然给商贩们带来了可观的效益,但是却给孩子们的健康带来诸多隐患,也给老师和家长们带来了很多忧虑,出了很多“难题”。
兆麟小学4年3班的班主任吴静老师说:“我们学校的领导和班主任老师们平时强调过很多次,在家长会上也说过,绝对不能买地摊上的小食品,也不要到仓买和食杂店去买劣质的儿童食品,这些食品很多都不是正规厂家生产的,也没有明确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有的食品还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各种化学成分和色素,质量安全难以保证,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也有害无益,另外不要给孩子养成随意花钱和乱吃零食的坏习惯,但还是控制不住。”
在道里区政府工作的王先生说:“我给孩子买小食品时格外小心,看是否属于三无产品。有时不买也没有办法,看班上的同学吃,孩子就馋。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认真清理一下校园周围的劣质食品,保证儿童食品的安全。”
据了解,哈尔滨市90%以上的中小学周边都有小型食品店、仓买店,还有的学校上学放学时,门前有流动商贩摆地摊卖小食品。一些商贩为了拉拢孩子,以低价取胜,大量批发非正规渠道的劣质产品。那些仅卖几角钱的五彩巧克力、面粉制成的“牛肉干”和“香菇丝”是一些小店的当家货,一些食品包装破损、没有生产日期。
让孩子远离劣质儿童食品
据有关食品卫生方面的专家介绍,一些色素和细菌严重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引起非常严重的疾病,对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持续长久的损害。学校、家长应该坚决制止孩子们吃这种垃圾食品,并向学生们讲清危害。
市工商局食品办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工商部门正在加大对这些劣质儿童食品的打击力度,封存校园附近的劣质食品,净化校园周边的饮食环境,保护孩子们的健康安全。
教育界人士认为,在劝阻孩子自觉远离不安全食品的同时,有关部门应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杜绝劣质食品充斥校园周边。应加大立法、执法力度,工商、质检、卫生等多部门协调行动,对制售不合规范食品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进行源头治理,对哈尔滨市各大食品批发市场实行更严格的准入和监督制度,不允许不合格食品进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