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4日,游客在大庆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参观。新华网 潘晓亮摄 新华网哈尔滨9月24日电 题:让大庆红旗更鲜艳——大庆油田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纪实 在东北辽阔的松嫩平原上,蓝天、草原、湖泊映衬着高耸的钻塔和橘色的抽油机,这里是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中国石油大庆油田。 大庆,这个因油而生、取之国庆的名字,伴随着共和国发展的强劲足音,如奔腾的血液,注入强壮的肌体,支撑着国家石油战略安全。 金秋时节,记者再次来到大庆,感受石油工业巨子的风采,在分享石油人收获喜悦的同时,也为在风雨锤炼中更加鲜艳的大庆红旗而鼓舞。 “不能只抓钻头,不抓人头” 大庆油田的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但辉煌的背后并非一帆风顺。资源递减,是采掘型企业的自然规律。经过40多年的开发,大庆主力油田综合含水高达90%,油田可采储量的采出程度高达80%。2003年原油产量首次下调到5000万吨以下,使一直追求稳产高产、具有强烈使命感的大庆人感到迷茫和困惑,并引起外界的种种议论和猜疑:“大庆红旗能打多久”,会不会“油尽城衰”? 如何为大庆红旗增色?油田党委深刻认识到,发展是硬道理,但是不解决人的问题,发展就会失去根基。中国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兼党委书记曾玉康说:“发展需要凝聚人心,决不能只抓钻头,不抓人头。” 铁人王进喜篝火旁捧读“两论”的情景定格在人们记忆中。新时期,油田各级党委坚持学习理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职工头脑。广泛举办培训班、学术报告厅和网络培训学院等,通过述学、评学、考学机制,推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以理论为指导,大庆油田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运用到油田规划和生产实践,确立“创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明确阶段性目标:到2010年,油气当量保持在4200万吨;实现“国内第一、国际一流”;建成我国重要的石油装备制造基地,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玉普说:“按照这一战略,未来15年,大庆将为国家多贡献油气当量6000多万吨。” 美好的前景成为强大的精神动力。针对产量调减带来的疑虑和困惑,油田集中6个月开展了“解放思想,谋划发展”的大讨论,引导职工在挑战中找机遇、在困难中找潜力,积极投身“百年油田,二次创业”的实践。 大庆油田分布在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5000多个基层站队。油田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通过每个基层单位的党支部,及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在油田,许多有偿解除劳动合同的党员都把定期回到党支部过组织生活当作一件大事。 犹如和煦的春风,思想政治工作吹开了大庆人心头的“疙瘩”,吹散了阴影,带来了和谐发展、欣欣向荣的局面。2000年以来,油田累计生产原油3.38亿吨、天然气154.8亿立方米,年均油气当量仍保持5000万吨水平,发现了我国东部陆上最大天然气田,开创了油气并举新局面。 至今,大庆油田创造了我国石油工业“三个第一”:原油产量第一,累计生产原油19.1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原油总产的40%以上;上缴利税第一,共为国家上缴税费9734亿元;原油采收率第一,主力油田采收率突破50%,高出国内外同类油田10-15个百分点。 “继承不守旧,创新不丢根” “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工人三班倒,班班见领导”,“领导心里装着职工,职工心里装着企业”,这些根植于当年会战传统的思想精华,是大庆的传家宝,至今仍被广泛运用到工作实践中。 大庆石油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兼副局长姜万春说:“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是取之于实践、又经过历史检验的,到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特别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更是我们开展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抓手,是油田的灵魂。” 2006年9月迁建落成的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一年来吸引了30多万人次参观访问。这里是大庆人的精神圣地,是职工入厂教育的第一课堂。职工子女升学离开大庆前,家长们会带着孩子专程来到铁人塑像前,叮嘱勿忘传统,保持本色。有些青年职工结婚,会身着盛装来向铁人老队长报喜,接受无声的祝福。 时代的车轮载着大庆油田迈进了新世纪。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和职工群众活跃的思想意识,油田把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与先进企业文化建设联动起来,找到了新的结合点。他们以开放的胸怀,广泛吸收先进文化理念,创新企业文化建设。 “大庆油田,为祖国加油!”是油田新的核心理念,是大庆人的共同心声。它让石油人在平凡而单调的劳动中,脸上总洋溢着充实和自豪的笑容,让他们为民族复兴伟业热血沸腾。 “资源有限,科技无限”是大庆人“向科学要资源”的奉献精神和科学求实态度结合的写照,凝聚起石油科技人的心智,不断探索开发未知的领域。 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油田在继承中创新了许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带着问题学,找到答案干”,用学以致用检验理论学习效果;“贯穿主线,频道不换”,用主题教育推动实践;“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职工看”,用领导表率作用带动职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感动身边人”,用自我教育激发职工内在动力,用现代传媒手段扩大思想教育覆盖面等。这些带着鲜明时代特色的创新,让油田的思想政治工作日益丰满起来。 为了放大思想政治工作与先进企业文化结合的效果,油田把基层作为工作重心,调动基层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尊重群众的首创成果。记者在基层采访,如同徜徉在一个企业文化的大花园里,那些鲜艳各异的花朵上带着晶莹的露珠。 “测试的是油井,检验的是人品”,这是测试系统创造的文化理念;而“甲方高标准,造就乙方高水平”,来自于市场开发系统;星火一次变电所提出“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北十五联合站信奉“今天永远是起点”。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孙淑光说:“继承不守旧,创新不丢根。这些源于职工、来自一线的文化理念,内容鲜活,言简意赅,易于职工理解、接受和付诸行动。这些创新成果,大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 在大庆,尊重劳模、崇尚先进是一种传统和时尚。会战时期,每逢劳模载誉归来,要披红戴花、端坐马上,而牵马的却是领导。如今,大庆对待劳模、先进和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奖轿车,送称号,给课题,压担子,让先进典型更“响”、更“香”。 在油田,许多以普通职工名字命名的技术革新在应用中取得丰硕成果。采油二厂洗井工王春荣摸索出一套“查测定控验”热洗操作法,使抽油泵平均检修周期延长767天,被命名为“王春荣热洗操作法”。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王昆说,命名的方法烘托着“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氛围,是思想政治工作有形化的体现。 记者翻看油田各级干部的名册,发现在职务栏里政工岗位和生产经营岗位交叉任职的很多。为使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油田摸索出“四个同步”,即党政组织同步建立、干部同步配备、制度同步制定、工作同步考核。 “有形的工作,无形的力量” 在有人为国有企业体制和前景担忧的时候,大庆油田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局面,化解人们的疑问。漫步石油广场,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片安详的景象:退休工人夫妇挽着手悠闲散步,中年男女和着交际舞曲翩翩起舞,少年儿童脚蹬轮滑从身边轻盈闪过。 “繁荣和谐的局面来自于经济的发展,也与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密不可分。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无处不在,可以释放巨大的生产力,是‘有形的工作,无形的力量’。”王玉普说。 在基层采访,记者切身感受到油田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威力。中七联合站是我国第一座陆上密闭联合站,职工独创的亲情管理模式,成为制度化管理的好帮手。党支部书记周跃文在电脑里调出档案,每一名职工的生日、家庭状况、孩子上学情况、父母有没有慢性病等资料尽收其中。建站23年来,这个站一直保持安全生产。 采油43队组建于1964年,是油田的“老标杆”。队里有个公用厕所,多年来从没安排专人打扫卫生,也从没指定由谁负责,但厕所总是干干净净。队长李季说:“谁发现有脏污,都会动手清理掉。在我们队,不光是生产,样样工作都要争上游。” 注重群众切身利益,体现人文关怀,是油田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一个鲜明特色。“国家利益最重要,企业利益最关键,职工利益最根本”,是油田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指导思想。 近几年,油田千方百计改善生产一线的工作生活条件,不仅为常年从事野外作业的基层站队配备了带有电视和空调的移动宿舍,还提供了“免费午餐”。油田领导说:“虽然工作条件依然艰苦,但是不能让一线的将士们搞垮了身体。” 大庆油田现有28万名在职和离退休职工,其中也有个别低收入家庭和困难群体。近年来,油田着力构建和谐企业,想方设法为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仅今年的“献爱心活动”,油田党员就踊跃捐款上千万元。这些帮扶行动强烈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增强着企业的凝聚力。 在一些企业为找不到精神支柱迷茫的时候,大庆油田发挥党的政治优势,运用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工作,破解了改革发展中的许多难题;在一些政工干部被冷落感觉无所作为的时候,大庆油田的各级党组织活跃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履行不可替代的神圣职责。 油田“新时期五面红旗”之一的权贵春,是采油五厂作业大队党委书记。他的身影总是频繁地出现在基层单位和困难职工家里。队里上千名职工都认识他,大事小情都来找他,他也叫得出所有职工的名字,人们亲切地称他“权政工”。 从权贵春身上,我们读懂了许多。他的自信,源自于对事业的执著和热爱。他在群众中的亲和力,折射出大庆油田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魅力。这种魅力,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像明媚的阳光,照耀大庆红旗更加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