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30日电 经过近一年的不懈努力,目前,我省种子管理体制改革攻坚战已基本结束。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全省原有82个国有种子公司,已经实现政企脱钩81个。按照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种子管理机构的要求,全省应建种子管理机构81个,已建79个,全省共有种子管理人员940人。这是记者近日从省种子管理局了解到的。
据了解,2000年《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我省积极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改革进程较慢,还有一些县市种子管理站与国有种子公司未分开,有相当一部分国有种子公司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未脱钩剥离。由于政企不分、职责不清,监管职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企业也发展缓慢。而且种子市场监管不得力。为从根本上破解种子产业发展的制约矛盾和问题,发展壮大种子产业,今年年初,我省打响了种子管理体制改革攻坚战。
政企脱钩是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全省通过移交方式实现脱钩的7个,通过改制实现脱钩的20个,通过注销实现脱钩的54个。共涉及人员7069人,安置人员2996人。建立健全种子管理机构是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改革,绥滨、集贤等7个县(市)恢复或新成立了种子管理站,依安、龙江等9个县(市)种子管理机构的职能得到明显加强。
今后,改革将深入进行,种子管理部门将督促没有实现政企脱钩的地方尽快脱钩,并注销没有实现政企脱钩的县(市)种子企业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禁止其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同时分类指导已实现政企脱钩的种子企业,尽快使其做大做强。并将加强种子管理体系建设,提高种子管理机构执法人员素质,强化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