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十七大代表王秀国:要“金山”也要“青山”
2007-10-09 07:49:1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曹红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9日电 今天出版的《人民日报》第8版发表题为《王秀国:要“金山”也要“青山”》的文章,全文如下:

  见到这位来自中国最北端林区的党代表王秀国时,他满头大汗,刚刚慰问林场职工回来,“一方面是节日慰问,一方面是听听群众心声。”当选为十七大代表后,王秀国觉得身上责任更重了。

  王秀国是国家林业局大兴安岭林管局西林吉林业局党委书记,兼漠河县委书记。1984年从长春师范学院毕业到大兴安岭工作,几十年生活在大森林的怀抱中,塑造了他的坚毅性格和对这片神州北疆“绿宝石”的眷恋。

  漠河是黑龙江、嫩江的源头,更是东北乃至华北的天然绿色屏障。据专家测算,漠河森林每年的生态效益高达200多亿元。王秀国有句口头禅,“不仅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再困难也不向林子‘下黑手’,再发展也不打森林的‘歪主意’”。

  今年初夏,北极村北6公里处一棵樟子松惨遭砍伐。他接到森林公安的报告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抚着胸径30多厘米的茬口和倒在一旁“奄奄一息”的大树,王秀国气得脸色铁青。他没想到,时至今日还有人胆敢乱砍大树!“悬赏5000元,一定要查出砍树的元凶!”王秀国下了死命令。

  大兴安岭冬季长,树木生长期也长。一棵樟子松在别的地方30年成材,在漠河就得上百年,典型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树砍一棵少一棵,的确金贵,王秀国和同事们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即使在大兴安岭这片传统林区,以目前年采伐24万立方米的速度,砍15年也就光了。”

  “以前的口号是:保护森林就是保护自己的眼珠子,如今更深了一层:保护森林就是保护自己的命根子!”王秀国说。

  西林吉林业局河湾林场的职工,对王书记的“高招”记忆犹新。2005年,林场没完成植树养护任务,王书记硬着头皮撤下了林场老厂长。这两年,林场知耻后勇,年年种树超额完成任务,成了“免检林场”。

  今年,林区又将全面推行“以煤代木”,冬季取暖将由烧煤取代烧“木头柈子”。有林场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想不通,王秀国上门做工作,“炉灶改造政府全包,每吨煤补贴50元,低保户还免费享受1立方米引火柴和3.5吨煤,划算呢!”

  王秀国说,从1998年国家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西林吉林业局已经将年采伐量从逾33万立方米调减到24万立方米,十年共调减57万立方米。“但这里有一对矛盾,不采伐无法保证市场供应,职工收入没保障,而一采伐就会破坏植被,威胁生态。”

  他日前正配合国家林业局搞调研,“完全不采伐需要国家补偿多少,这个底得摸清楚。”他认为,距建立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希望国家政策能保持相对稳定,继续实行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林区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