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石秀珍:9万户棚户居民住进楼房
2007-10-09 14:23:22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于鸿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9日电 题:石秀珍:9万户棚户居民住进楼房

  人物:

  新近迁入新居的原棚户居民石秀珍

  新闻故事:

  原来家住在哈市群力朱顺屯的石秀珍大妈,家里有5口人,住的是平房,面积不足40平方米,没有自来水,没有室内厕所,做饭还在用木柴……这样的平房石大妈一住就是30多年。国庆节前夕,石大妈见人就笑,乐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原来,石大妈一家住进了新楼房。

  从住进面积达50平方米的两室一厅新房的那一刻起,石大妈就像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这边摸摸装饰砖,那边看看塑钢窗,幸福溢于言表。石大妈说:“没想到政府这么快就把房子建好让我们来住;没想到房子建得这么好,这么低的价钱买到的房子还是贴砖的,房子的格局、采光都那么好,院里的环境还那么美,这是我们做梦都没想到的!”和石大妈一样,600户世代住在平房棚户区的市民都搬到了楼房,他们的小区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宜居家园。

  道外区是哈尔滨的发祥地、老城区,棚户区较其他城区集中。老道外的房子的确已经够“老”了,下雨进水,刮风起火,触动着居民的安全底线。道外区有危棚户区40余片,危棚房面积300多万平方米,占全市危棚户区的一半以上。2004年和2005年,道外区共拆除棚户区13片、67万平方米,有1.4万户居民喜迁新居。2006年,道外区又拆除危房棚户区8万平方米。今年1月中旬,近2000户回迁居民搬入新居。至此,哈市历史最久、规模最大、险情最严重的危房棚户区——道外区二十道街改造工程全面完工。记者注意到,该地段的特困户、低保户占整体拆迁户的20%,人均居住面积不足2平方米,是哈市重点危房改造工程,其危改拆迁范围内土地面积共32.25万平方米。

  据了解,3年来,哈市危棚房改造共拆迁改造危棚房400余万平方米,涉及9万余户居民。在危房改造区域新建住宅488万平方米,新建10万平方米以上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大型住宅小区13个,使居民居住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

  目前,哈市剩有403万平方米棚户区,今年7月,哈市对现有棚户区进行改造的倒计时正式开始,计划用3至5年时间全部改造。改造战略首攻二环,其次三环以里,并按照道外为主、兼顾局部的总体安排推进。此次改造,不仅要将棚户建成花园式楼房,还将同步改造和完善出行的路网、内河景观等,让低矮的棚户变成最适宜人居的新楼小区。

  新闻背景:

  哈市政府早在2003年就出台了危房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今年7月,又对现存61片、403万平方米危房棚户区,初步分为七类进行改造。

  位于城市三环路沿线及邻近的危房棚户区。大概涉及5片、50余万平方米。这些棚户区将借三环路打造卖点,与三环路建设同步拆迁、同步改造,并纳入三环路建设筹资项目。

  位于城建重点工程区域的危房棚户区。近期涉及内河改造、三马地区改造、道外二十道街跨江桥工程、道外中华巴洛克整治工程等城建重点工程的棚户区大概有13片、80余万平方米,清河湾改造项目也在其中,这些棚户区改造有望借重点工程同步推进。

  位于老城区路网建设区域的棚户区。近期涉及红旗大街打通、通乡街拓宽、文景街建设等工程的棚户区大概有5片、近50万平方米。这些棚户区有望依托路网建设同步进行改造。

  位于大厂、大学、大所等单位自有生活区的棚户区。初步统计主要有2片、近20万平方米。这些棚户区将通过单位自建职工住宅自行消化。

  位于集体土地上的城中村棚户区。大概涉及7片、近50万平方米。这些棚户区改造有望依托城中村改造政策解决。

  位于城市规划绿地、公益设施区域的棚户区。统计显示大概涉及2片、4万平方米,这些棚户区需政府投入拆迁资金进行改造。

  基本具备市场公开招标、挂牌条件的棚户区。大概涉及27片、150余万平方米危棚房。这些棚户区可以直接作为开发用地,通过土地招标、挂牌实施开发改造。

责任编辑:强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