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各出妙招 开小灶城市校“补血”争抢农村娃
2007-10-09 15:03:18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吕晓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9日电 学乐器、练书法、双语教学……随着哈尔滨市中小学生源的逐年萎缩,为避免因生源萎缩而引发撤并,许多中小学打出特色办学牌,不仅是为了控制学区内的适龄儿童和小学毕业生择校,更为吸引农村娃来入学。

  安治小学有一支8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组成的鼓乐队,这些孩子过去从未接触过乐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这些农村娃已经可以合奏《少先队进行曲》了。该校校区内的适龄儿童入学的比例明显不足,近400名学生中有70%是农民工子女。

  康富小学目前共有学生900余名,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达到总人数的80%。学校最吸引学生的特色就是学校的自创计算机课程“鼠标伴我成长”。学校的这种做法令外来务工人员很买账,一位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说,孩子在上学之前在家附近的几所学校中做了选择,觉得还是有点特色的学校可以多学到知识。

  即使生源不愁的一些学校也在居安思危,哈市第41中学目前有在校生近1800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约占全校人数的20%。该校在教学上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吃小灶”,通常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英语和数学学科比较薄弱,他们会有针对性地指导这些学生。该校还准备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开辟“绿色通道”,让他们顺利入学。哈市延兴小学也通过书法特色吸引了一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

  哈市教育局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哈市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呈负增长状态,小学初中的学校数也减少了500余所。预计到2010年,生源减少比例将达一半以上。在哈市城区内就读的学生为29万余人,其中有近6万名学生是农民工子女。农民工子女人数已经占哈市城区内中小学生总人数的20%。而哈市实施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一费制”收费办法中规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凭进城务工证、暂住证、借读证3证免费就近入读哈市中小学校。

  哈市一位教育界人士介绍,生源不足300人的中小学校都有被撤并的危险,部分薄弱中小学都有了危机感,这也是这些学校纷纷把招生范围扩大到近6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原因。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