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5日电 题:会展经济得“真经” 糖酒盛宴醉冰城——写在2007秋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落幕之际
十月金秋,硕果满枝。哈尔滨再饮会展盛宴美酒。
15万参展大军北上,带来的不仅是流金淌银的6天展会;商品成交额达145.82亿元,展商带走的又何止是“黄金万两”!成功举办的2007年秋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令冰城沉醉。
综合实力大展现
“十一”黄金周尚未落幕,糖酒会参展大军就已“大兵压境”。
此后短短一周时间内,成功承办拥有15万客商的大型展会,哈尔滨交出了一份满分的“会展答卷”:从预展起,服务周到,整洁的展馆内交易活跃;通往展馆的街路上,车流量虽增加数倍,却未现拥堵;民警站岗巡逻,场内外秩序井然;执法人员跟踪巡查,展会期间未出现过饮食卫生问题;接待人员合理调配,客商住宿舒适方便。
“展览洽谈顺利,吃得卫生可口,住得方便安全,出行舒心顺畅。”这是展商们对本届糖酒会的一致认同。
人们或许并不知道,这个“满分”是多么来之不易。
被誉为“天下第一会”的糖酒会,以其对地方经济强大的拉动力,引得众多城市竞相争办。哈尔滨是在经历了7年“马拉松”式的申办后才取得承办权的。
如此背景下,办好本届糖酒会成为哈尔滨市各有关方面心系的大事:市政府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协调搞好本届展会服务工作;公安部门在展会期间对市区道路交通流量调整分流,民警在客商涉足的地方驻守;防疫部门对进场的食品全程跟踪监督;展会办与多家宾馆签订供需协议,保证与会者住宿方便……强大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市容环境,更为展会顺利进行提供着强力支撑。
最终,哈尔滨人以脚踏实地的作风再次证实了城市的综合实力,印证了冰城发展会展经济的巨大潜力。主办方的负责人曾多次表示:哈尔滨成功举办了糖酒会,则任何类型的展会一定都能办好。
亮丽名片传八方
在参展者的印象中,哈尔滨不仅仅是一个蒸蒸日上的会展之城。
“冰城人美。”———展商们由衷感叹。
一位展商不慎将背包遗失在出租车上,出租车司机想方设法找到失主送还了失物。展商连赞哈尔滨民风淳朴,市民素质好。山东展商梁绪江展会期间突发阑尾炎,哈医大四院开通绿色通道为其先行手术。老梁不停地夸冰城医护人员品格高。
冰城人优秀的品质让展商感动,而冰城人性格中的热情和细腻更让他们如沐春风。许多展商告诉记者,在一些外地人素来的印象中,东北人比较粗犷,热情中缺少细致。而在此次展会期间,无论是找人、问路,还是借用工具等,都会有人立即赶来帮忙。糖酒会让他们认识了真正的哈尔滨人。
“哈尔滨城市美。”———展商们由衷感慨。
“冰城这么漂亮,建筑这么有特色。”展会期间,太阳岛等名胜处处可见外地展商。哈尔滨充满异域风情的城市风貌,让他们流连忘返。“哈尔滨交通秩序这么好。”在展商们眼里,承办城市在会议期间出现交通堵塞甚至瘫痪现象已不足为怪。可在哈尔滨,他们感受到的却是出行便捷、物流通畅。“哈尔滨展馆条件和设施很好,管理很到位。”展会期间,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成了人流、物流集散地。6天里,这里几乎没发生任何安全、管理事故,撤展工作也井然有序。
“商机更诱人。”———展商对冰城“相见恨晚”。
许多展商都用“相见恨晚”来形容对冰城糖酒市场的印象。不少第一次来哈的展商都看好哈尔滨的酒类消费市场,一些眼光独到的客商思路更为宽广:哈尔滨区位优势明显,只有占据这个市场“枢纽”,才有机会向俄罗斯、东欧地区扩展。
如潮涌来的展商们又如潮退般归去,糖酒会上哈尔滨人携手打造的亮丽而内涵丰富的“城市名片”,已由15万宾客带向四面八方。
会展经济得“真经”
外来客商感叹冰城的美好,而哈尔滨人则从糖酒会的盛大和成功中获得了许多启迪。
广告先声夺人,注意力经济的成功案例。“国庆节”的喜庆锣鼓未息,糖酒会的广告大战就铺天盖地而来,哈尔滨火车站、中山路等地道路两旁被糖酒会广告“包”了起来。即便是经历过多次国际性大型展会的哈尔滨人,也从未见过如此声势。巨幅广告对视觉强撼的冲击,令人难忘。虽然如何处理这种广告形式与城市管理间的关系还有待商榷,但其善于抓住消费者注意力的招术,却已引起哈尔滨市有关部门浓厚情趣,准备借鉴其精华。
坚守专业化线路,合理扩容。挟“天下第一会”美名,糖酒会上不仅专业糖酒厂家不请自来,调味品、食品企业等也都趋之若鹜。但细细品味就会发现,看似五花八门的糖酒会杂而不乱,参展产品并未突破以糖酒为原料的产品这一底线。做大品牌并非毫无节制的盲目扩张,专业化依旧是糖酒会成功的精髓。
挖掘底蕴,提升品位。五千年前的酿酒工艺,金代的酒具实物……本届糖酒会上荡漾的数千年酒文化,比现场的天价琼浆更能吸引人们的注目,也极大地提升着其品位。诚然,因酒品固有的文化内涵,其他展会大多很难在文化品位上与糖酒会一争高下,但其巧打文化牌创造商机的手法和意识仍是值得借鉴的。
2007秋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将渐行渐远,但它所留下的美好记忆却将在所有参与者中永久齿颊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