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好酒不少名酒难觅 龙江白酒何时墙外香
2007-10-16 10:16:3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 贾 杰 王仲琦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本报资料片
  

   东北网10月16日电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糖酒会”上,我省参展企业成交额为28亿元,位居榜首,其中酒类成交额占70%。虽然成绩不菲,但来自全国各地的酒商仍有些遗憾地说:黑龙江酒虽好,但是难觅名酒。省酒业协会会长、国内著名白酒专家栗永清在谈到龙江酒发展时认为,我省白酒企业应该利用“糖酒会”这一契机,研究如何将地产好酒变为国家名酒,让龙江白酒香飘全国。

  ■现状:

  好酒不少 名酒难觅

 

  

  栗永清说,我省是国家重要粮食基地,盛产高粱、玉米、小麦,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纯粮酿造、低度化、价格便宜是龙江酒的最大卖点。“龙滨王”、“九加红”、“北大仓”、“清老”、“黑土地”等白酒,曾在全国市场上刮起一阵“东北酒”风。然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龙江白酒却一直没有迈进名酒的行列,至今尚没有出现全国知名品牌。酒类生产企业还没有一家入选过全国50强。

  栗永清表示,我省取得白酒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470家,其中年产千吨以上且拥有百年历史的白酒企业有近10家,包括“玉泉”、“富裕老窖”、“龙江龙”、“北大仓”、“黑土地”、“东北王”、“老村长”、“嫩江春”等。和生产“茅台”、“五粮液”、“水井坊”的名酒企业相比,我省白酒业则是起起落落,一些白酒生产企业总是在不停地更换品牌,缺少长期打造知名品牌的意识,导致没有一种龙江酒在全国叫响。“我省白酒年产量达40万吨,每年只有10万吨左右能销售到省外。”

  ■历史:

  龙江白酒 风靡一时

  

  回顾龙江白酒的发展历程,往日的辉煌曾经带给龙江人无限的自豪。

  黑龙江省酿酒业历史悠久,酒文化底蕴深厚。广阔的平原盛产各种粮食,为白酒的生产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据专家考证,从金代开始我省就有蒸馏酒(白酒)生产,距今已有850年的历史。我省是全国解放最早的省份之一,很长一段时期,每个县的主要工业以“米坊、油坊、酒坊”三坊为主,当时每个县都有一家以上的酒厂。一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我省的一些地方还有“当好县长、办好酒厂”的说法。大小酒厂蓬勃发展,是县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

  栗永清自豪地说:“那时龙江白酒在技术上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全国几个大型白酒技术攻关试点都在黑龙江进行。”有了技术保证和政府的扶持,龙江酒创出许多知名品牌,像“玉泉”、“花园”等白酒都是全国消费者认可的品牌。这些品牌有的有百年历史,有的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龙江白酒发展的支撑点。

  20世纪80年代,双城市花园酒厂的“花园口杯”一面市,立即引起全国白酒业的关注和经销商的青睐。1996年,龙滨酒厂的“龙滨王”年销售额达到了2亿多元,居全省白酒销售量前位。在2000年左右,三九龙滨酒厂推出的“九加红”以“喝酒不伤肝”打开了市场,一度掀起保健酒热潮。而清老酒业生产的“清老酒”、“德才家酒”,年销售量也达到了上亿元……龙江酒大举进攻南方市场,取得了可喜的战果,一时间名声大振,引起了全国瞩目。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龙江酒业“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已经习惯了国家统购统销的白酒企业还没有习惯自己找市场的经营模式,就切身感受到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阵痛。栗永清痛心地说,我省一些酒厂由于缺乏长远发展眼光、后续产品滞后及营销模式单一等原因,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一些优秀的龙江品牌酒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失去了创新发展的最佳时机。

   ■出路:

  整合资源 做大做强

  

  “找准市场定位、进行资源和品牌整合……”在全国“糖酒会”上,关于龙江酒的发展问题,省内外的有关人士纷纷进言献策。

  “市场定位是酒类企业发展的动力。”贵州茅台集团小熊猫酒业有限公司规划顾问付文舰禾说。“茅台”一直定位在国酒的层面上,走高端路线,逐渐形成品牌优势,但这是靠其千百年的积淀而成。龙江酒是以生产中低档酒起家的,经过多年发展,已在酿造和经营方面形成了自身优势,这些好的传统应该继续保持。白酒靠质量取胜,并需要一定时间的培育,不可能一蹴而就,靠广告打天下永远不会长久。

  栗永清认为,龙江酒业只有重新进行资源和品牌整合,解决目前各自为政、一片散沙的局面,才能形成一股合力,真正走出龙江,在全国市场遍地开花。特别是老企业可以“老树发新芽”,与正在崛起的一些白酒企业打造龙江品牌,真正成为中国酒界的一股生力军,并不断成熟和壮大。

  “名优酒再好,也抵不住爱护龙江品牌的情结。”哈尔滨华龙酒业公司总经理翟山和哈尔滨顺意酒业公司总经理严继红说,如果持此类观念的经销商多一些,也许当地产品可以看见更多的希望。为此,他们建议,龙江白酒企业和经销商应推崇和爱护自己的品牌,实力强的经销商和具有市场开发能力的白酒企业要强强联合,形成一个发展龙江白酒经济的链条,从而拉动龙江酒业的发展。

  省社科院经济学所研究员蒋立冬说,政府部门应该着手制定龙江白酒的战略发展规划,进行资源和品牌整合。龙江白酒业与国内众多知名企业竞争,仅靠一两个企业的力量是不够的,应以知名产品、优势企业为核心组建酒业集团,并借鉴四川、山东等省大力扶持“五粮液”、“孔府”等白酒品牌的政策和经验,把资产、设备、人才向优势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汇集,并给予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支援,共同培植市场、开拓市场,攥紧拳头一致对外。相信不久龙江白酒就会红遍大江南北,香飘天下。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