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9日电 近日,在山河农场又出现一道新景观,四区一号地里的十几条20米深的冲刷沟,全都砌上了“石谷坊”。在此作业的农户欣喜万分,以后机车进地不用绕远了,每年少支出3000多元的油钱。农场“民心工程”,让百姓再次竖起了大拇指。
山河农场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作为“民心工程”来抓,建立了竞争立项机制,所有项目都以“受益农户数量”为主要指标,对职工满意的项目优先立项、重点支持。今年全场建立的2个国家级项目区,实行“先调研后申报”的新模式。四区晒场年久失修,往年农户秋收时叫苦不迭。今年秋收之前1.5万平方米标准化新晒场投入了使用。
据统计,全场项目总投资850万元,用于1.5万亩的旱田治理、3万平方米良种晒场、1250平方米良种库、9条机耕路修建等国家投资和补助的12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场全部进行了公示,通过招投标、资金跟踪监督和项目完成后的综合评估等办法,确保管好用好资金,保证了项目质量。据了解,仅改造中低产田一项,全场可新增大豆产量48.75万公斤、新增小麦产量56.25万公斤,净增效益149.9万元,受益农户达上千户。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