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阔步走向世界
2007-11-02 09:09:2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常滨毓 王彦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2日电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正为中医药更好地走向世界,实践着,探索着。

  目前,该校留学生教育事业已扩展到18个国家和地区,并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医学院校或研究机构开展了教育、医疗、科技合作关系。自1999年起,先后在马来西亚、日本、加拿大、匈牙利、韩国建立分校;2004年,又与俄罗斯阿穆尔医学院和英国利兹大学分别举办合作办学项目。

  让匈牙利成为中医药走进欧盟的“桥头堡”

  “中医药的现代化与国际化正面临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近年来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趋势。”10月25日,刚刚从匈牙利访问归来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匡海学如是说。

  去年5月,应匈牙利医学总会和匈牙利中医药学会的邀请,匡海学校长率团参加了首届中匈双边中医药学术研讨会。今年10月中旬,再次应邀参会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代表团,还带来了一份《中匈联合中医药科学研究中心框架协议》,寻求与匈方共同组建成立中匈联合中医药科学研究中心,开展中医药临床研究、中药相关产品开发、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目前双方已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

  匡海学校长对与匈牙利的合作前景充满信心,他说,要让匈牙利成为中医药走进欧盟的“桥头堡”,使中医药教育、科技和医疗辐射至全欧洲。

  创建全球首所中医孔子学院

  9月27日,匡海学校长在学校接待了英国伦敦南岸大学亚太地区发展部主任、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刘敏女士,双方就在英国伦敦南岸大学建立世界第一所中医孔子学院的教学计划进行了进一步磋商,并确定开办针灸推拿学、护理学、中医美容三个专业。

  “孔子学院”项目是国家“汉语桥工程”九大项目之一,目的是推广汉语教育,提高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目前,中国已在5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50多家孔子学院,而中医孔子学院到目前为止还是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

  “现在各国都在推动中医本土化,但用当地语言无法诠释中医的精髓。不学汉语甚至不懂古汉语,就不可能将中医学精学透。而将中医和汉语融合在一起,正是中医孔子学院的一大特色。”匡海学说。

  匡海学告诉记者,中医孔子学院是在中国驻英大使馆的提议下创立的,由英国伦敦南岸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和哈尔滨师范大学共同承办。它将是一个非营利性教育机构,课程向英国和海外申请者开放,授课采用中英双语教学,先期将利用伦敦南岸大学的卫生护理专业优势,开展针灸、按摩、美容养生等中医保健科目教学及相应的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学。

  “常来常往”的中俄药学论坛

  10月10日,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医学院院长达拉金、俄罗斯远东呼吸疾病药理病理研究所所长维克多、阿穆尔铁路医学院院长谢尔盖一行来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他们此行的目的是邀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专家赴布拉格维申斯克市参加远东呼吸疾病学术研讨会。

  这种“常来常往”的关系双方已经保持很久了。为构建对俄科技学术交流平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医学院于2004年开始开展学术交流,建立”中俄药学论坛“,每年举办一次,双方轮换承办。最初只是为了增加双方教授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学术交流,论坛主题也仅限于药学。而交流带来的碰撞和收获超出了最初的预想,于是交流范围和规模逐届扩大,在专家教授的层面之外,加上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内容也从单纯的药学扩大到医学和生物等领域,进而又扩大到文化、体育的全方位交流。

  据匡海学校长介绍,在这种交流与碰撞中诞生的成果——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俄方专家共同研发的治疗冠心病一类新药二氢槲皮素片,现已被列入哈尔滨市对俄科技攻关项目,此项目还由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科技合作分委会列入中俄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

责任编辑:孙岚